标签:
体育/竞技 |
分类: 杂谈 |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几周前收到了200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报名表。本着重在掺和的精神,也为了检验一下自己老胳膊老腿的能力,我报了名。
金秋十月是北京最美的季节,比赛在昨天举行,分全程,半程,10公里和5公里四个组别。因为在开十七大,所以把起终点从往年的天安门改到了奥体中心,而半程马拉松的终点设在了万泉河。
一大早,奥体周围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几万人向那里进发,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于是,接送参赛者的大轿子即便有车证也无法接近体育场,大家只得下车步行,也算是热身了。
这一走不要紧,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画面。
趣事一:在奥体西门附近,在众多警车、计时车、采访车、转播车当中,一辆XX搬家公司的蓝色敞篷1041格外惹眼,车身上贴了四个大字,“记者用车”。仔细看看上面站的人,用的不是小白就是小竹炮。再看看前挡风玻璃处还真有组委会发的车证,服了。于是大家开始拿它打起镲来,说这个搬家公司估计也是大会的指定赞助商

趣事二:从人们的穿着和打出的旗子就可以看出,除了全程马拉松基本是专业选手外,其他几个组别的参赛者来自各个方面。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及包括一些知名的国际大公司,显然都把这次活动当成了宣传自己的舞台,于是车身上,服装上,高举的旗帜和牌子上,或宣传品牌,或介绍自己的领域,好不热闹。最逗的是做为大会饮用水的一个指定品牌,找了几个人背上巨大的饮料瓶模型参赛,让我们想起了曾经有家具城雇的那些在北京街头穿着统一马甲,插着小旗的骑车人

趣事三:按照组委会的计划,应该是8:15全程马拉松的选手准时出发,然后依次是半程、10KM和5KM。这几个组别的起点各相差几百米,这样会比较有条理,也能减轻路面压力。可临到检录截止前的几分钟,还有参加全程及半程的选手从外面匆匆进场。这时,处在最后面也是人数最多的5KM组中有人喊了一声,“开始跑了”,于是一些人便盲目地跟了出去。好在刚跑出十来米便被组委会的人堵了回来。人家还没开始计时呢

“趣事”四:专业选手出发后,可能是因为沟通的问题,前面半程和10KM组却迟迟没有开跑。负责我们5KM的那位老哥或许看到大家跃跃欲试,压力很大,一着急就吹了哨子。于是,前面两个组的人还堵在跑道上,后面的大部队已经杀过来了。人群一下子拥挤在一起,前面两个组这时才不得不发令。一下子几万人同时出来,远远望去,跨越四环的北辰桥上全被人头挤满了。如果有人摔倒,极易发生踩踏事故

这次比赛,也是明年奥运前的好运北京系列测试赛之一。好在最后整个活动圆满结束,冠军和中国选手的成绩也令人骄傲。看到那些参与其中的老人,孩子以及各种肤色的外国友人,真的希望组织者能从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到了明年能为全世界奉献一个组织更加缜密的精彩赛事。
不管怎样,在这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周日,参加这样的活动,还是挺有意义也挺有意思的

前一篇:假如生命只剩下一小时
后一篇:网络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