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千帆、沈祖棻——移山岂改愚公志

(2018-03-06 13:54:31)
标签:

人物肖像

程千帆

沈祖棻

莫砺锋

http://s14/mw690/001nEAYazy7iGcctdA9cd&690
程千帆(海鹏 绘)

http://s6/mw690/001nEAYazy7iGcchVINf5&690
沈祖棻(海鹏 绘)

传说,程千帆的弟子有号称“八大金刚”之称,现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先生排名第一。在莫先生的一篇回忆文字中,先生忆及了他的两位师母——沈祖棻先生和陶芸先生。
1979年莫先生考入南京大学师从程先生时,沈祖棻先生已于两年前不幸车祸去世了,不久程先生就送给莫先生两册油印的《涉江词稿》和《涉江诗稿》,翻开前者,卷首的一首《浣溪沙》顿然使他眼前一亮:“芳草年年记旧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其惊才绝艳简直使他不敢相信这是出于今人之手。使他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师母更加敬佩。再往后,又读到了沈先生的《宋词赏析》和《唐人七绝诗浅释》两本薄薄的小书。当时读了《宋词赏析》后,知道这原是沈先生在武大为研究生及青年教师讲解作品时的讲稿,便十分懊恼“予生也晚”,没有赶上听这样的讲课。否则的话,也许会对宋词增加几分理解。
人称沈祖棻先生为当代李清照,性格中也有李易安的硬朗。程先生曾告诉莫先生一件旧事:反右以后,程先生成了武汉地区的“大右派”,作为“右派家属”的沈先生也受够了人们的白眼。有一次,武大中文系的一位同事家的布票丢失了,而此人家中正有孩子需要添置衣服。于是沈先生便把自己的布票送给她一些。没想到此人转身便到党委去报告,说“有右派家属要贿赂”她。程先生说:“祖棻从来不与人生气的,但那一次她真是非常气愤了……”

程先生说:“我从小最大的野心就是当个教授”。可以说,他实现这个“野心”是从65岁那年开始的。1978年,南京大学慧眼识珠,重新启用了“奉命退休”的程千帆。那时的程千帆已是65岁的老人,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在人生的秋季,迎来事业的春天:培养了19名研究生,其中包括新中国第一位博士莫砺锋;出版了煌煌15卷学术著作。程先生对教师这个身份十分重视,他总强调,自己先是一个教师,然后才是一个学者。他的课,放得开收得拢,开合自如又丝丝入扣,严肃庄重也不失幽默诙谐。一次在校雠学课堂上,程千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请了私塾先生,报酬不菲但有附加条件:教错一个字扣半吊钱。学期结束,先生将束脩交给师娘,师娘发现少了两吊钱。先生就解释说:“一吊给了李麻子,一吊给了王四嫂。”给李麻子师娘还能接受,给王四嫂师娘不干了,就追问缘由。原来,这位先生教《论语》时将“季康子”说成了“李麻子”;教《孟子》时将“王曰叟”念成“王四嫂”,所以,扣了两吊钱。
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程先生常会讲这样一个故事:“德山宣鉴禅师去拜访龙潭信禅师,在龙潭住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宣鉴禅师在信禅师身边侍立良久。信禅师说:时候不早了,你为什么还不走呢?宣鉴禅师刚出门又回头说:"外面很黑。"信禅师点上蜡烛交给宣鉴禅师,对方刚伸手要接,信禅师又"噗"地将蜡烛吹灭。宣鉴禅师大悟,纳头便拜。”宣鉴禅师悟到了什么?程千帆未说。但弟子们已听懂了故事的寓意:毕业后,路要靠自己走了。程先生只讲故事,并未对故事做一字说明,但弟子已然获得重要启示。可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