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走进学生心灵

(2006-11-30 13:05:09)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走进学生心灵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学张滨
         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维持个人心理平衡,完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个人潜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心理辅导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劝导,同时伴随着心理训练,以增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发潜在能力,改善其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小学教育是奠定人生基础的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对事物的认识与思维能力差;再加上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错误,过于溺爱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极易在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上蒙上阴影,使其产生心理障碍。所以,作为当代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端正工作作风外,还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从细微处入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对症辅导,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消除心灵上的阴影和创伤,使他们融入同学中间,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成绩。
 一 基本材料
1.案主姓名:赵东雷
2.性 别: 男
3.年 龄: 11周岁
4.籍 贯: 黑河市小黑河乡
5.学校和年级: 黑河市第五小学四 年四
6.辅 导 者: 数学老师
7.辅导时间: 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
8.个案来源: 案主自2002年9月作为寄读生进入黑河市第五小学四 年四后不久,便出现常与同学无故争执,顶撞老师,尔后发展诅咒学校所有人,从而引起老师的关注。
       二 主要问题
        自上三年级以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考试及格的次数屈指可数。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专心,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经常讲话或骚扰别人,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情绪不稳定,拒绝改正错误。而且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有时故意捉弄同学,因此同学们都害怕他,不愿与他接触,他也不愿与同学、老师说话,态度抵触。愤世嫉俗,讨厌一切人,(连他自己也不例外)。
          三 背景资料
        (一)社会背景
  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许多家庭的破裂和重新组合又严重影响着许多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案主所在班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干部家庭,全班家长文化层次较高,没有学历的只有他的父母,而且仅有一位。
  (二)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
  父亲,45岁,母亲,43岁,都是农民
 2.家庭教育状况
  父亲:对案主期望值很高,若有不满,便拳脚相加,平时沉默寡言,心灵手巧,也是案主崇拜的对象。
  母亲:对案主非常溺爱,无微不至。为了案主能学好功课,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了。但无力辅导其子。
  姥姥 :因案主一家长期寄居家中,故打骂吵闹数年,人情关系淡漠。为达到将案主一家赶走,让案主的舅舅居住的目的。
  父母在长期的寄居生活中受尽委屈,心情欠佳,但对案主的学习十分关注,然而大家庭纷争的风波早已扭曲了一颗稚嫩的心灵。案主的父母因儿子多动和心理偏激常被请至学校,协助教育。
    (三)学校背景
 1.班级环境
  案主进入的是黑河市内的一所初建学校,班级在整个黑河市内都属于优秀集体,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学生心高气傲,对该生刺激很大。
 2.老师观察:
     认为案主不肯接受教育,逆反心理严重,常常看课外书籍或做别科作业,乱涂乱画对待老师的批评指正,上课坐姿不正,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上课不听讲,不作随堂笔记、练习等,导致学习成绩欠佳。
 3.同学意见:
        该生没有朋友,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令人生厌。
(四)案主自诉
 1.上课时老师批评我,我不服,不听讲的也不是我一个,再说我反正是差生,批评一下没什么了不起。
 2.我看到同学挨批评就高兴,看到同学受表扬就不服气。
 3.我想不通,外公打妈妈怎么这么心狠?世界上连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如此冷漠,还有谁能真心待人呢?
 4.在我们农村老师一直不喜欢我,讽刺我,排斥我,我就对着干,也让他们不舒服。
四 分析与诊断
  (一)心理分析
      案主情绪波动强常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因而在行为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行为冲动多:具体表现在攻击同学、顶撞老师、自暴自弃、轻举妄动等方面。
      因多动被歧视,因寄居被驱逐而形成的不平衡心态,加之知识经验不足,因为常受到歧视,常以差生自居,籍以放纵自己的行为。
(二)诊断
  综合案主情况,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有心理偏激倾向的少年。他成长于人际关系紧张的家庭,失去了对人的亲和与信任,表现出与人的对立和憎恶,受到了他人的歧视和排斥,显示出自傲和偏执。
  五 辅导策略与实施
(一)对案主的心理辅导
  为矫正案主的偏激的认识和行为的缺陷,设立了以下几个方案并逐步实施:
 1.实施关爱,增强自信
       人的情绪变化大多受到人的需求及其满足程度的影响。个体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肯定性的情绪;反之,则会引起否定性情绪。随着否定性情绪的发展,就会突破理智的思考,越来越对自己的言行失去控制和约束能力,或者自我否定处我消沉。案主也持有不合理的信念和绝对化的要求,比如认为所有人都必须很好地对待我。无疑,这种不合理的思维导致了他的消极情绪。于是,我运用心理学家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对他进行辅导。
       建立友好的关系。 学习上,只要是他尽自己能力做的,做多做少我都给予肯定,一时不会做的作业也不轻易批评她。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回家预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课。第二天检查,发现她想举手又缩回去的样子,就点名让她讲,开始,他有些紧张,后来越讲越好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我也非常高兴,即使表扬了他,并奖给他十朵红花。他高兴极了,见人就说“我得了十朵红花,我还要的很多。”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在学习上得到奖励,事后我及时对他进行心理辅导,让他知道只要自己尽力做了,老师准会知道,并会表扬。从此,他对自己有了一点自信心,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举手,我准叫他来回答。同时,我暂时放下自己个人的参照标准,以他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和词汇进行同感交流,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得到他的信任。然后,再把话题转向情绪困扰问题,请他 说说自己的烦恼。比如说:你的烦恼,我能理解,老师小时候也曾经有这些烦恼,但现在我已经知道怎样处理了。接着分析他刚才所说的话,指出他的不开心是由于他认为:家长必须很好地对待我,不应该宠爱弟弟,全体同学都要迁就我。辅导老师指出学生的思维方式、信念不合理,阴止他继续陷入情绪障碍。帮助他认识到情绪困扰是因为他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致,自己应当负责任。于是,我说:很多烦恼是你自己的想法不对造成的,与别人无关,你自己应当负责任。你现在有什么新想法吗?他认清其信念不合理,放弃它。我向他发问:你认为自己错在哪?今后怎样做?通过质疑,使他放弃了不合理信念。我对他说,你现在有什么新想法?让他边说边纠正他不合理思维方式,最后,对新思维方式加以归纳、整理,再让他自己说说,加深记忆。
        进行自信心训练,首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上课时,给予较多机会,上他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表现自己的想法。让他表演1分钟溜号的学生表现,因为他本身就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因此扮演得出色,受到大家赞赏。这样,在情境中,巧妙地让他说出真心话,同时受到教育。也为他创设了自我欣赏的机会,帮助他发掘了自己的优点。我有意识地给他安排一些胜任的位置,布罢好任务后,让他独立完成。再由大家来评议,让大家称赞他。这样,既提高了他在同学间的地位,也使他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2、磨砺意志,塑造人格
 (1)使案主明确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尽管现在尚未形成很强的意志力,但上课表现较前有了明显进步。我及时表扬巩固成果。
 (2)努力改变环境因素,帮助案主制定一个渐进的强化时间表。要求案主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习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
 (3)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反馈系统,以达到和维持靶结果目标。案主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坚持早起背书,打球,都常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这种严寒酷暑中的磨练,有利于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德,有效地增强了自控能力。
  总之,批评是为了遏止缺点,表扬是为了发扬优点,两者巧妙地结合,才能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二 )、家庭治疗
      通过家访,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了解情况,指导家长有步骤地教育。给他多些关心、鼓励、自主的机会,自我价值体现的机会。尽可能满足他合理的需要,并帮助他改正缺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沟通和鼓励。
  奖励有效结果。案主因经常受歧视而自卑,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的情绪,故常常适时设置出近期目标,令其实现后不断受到表扬,从而培养其自尊自爱的心理品德,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的表扬中,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们的承认和友爱,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以幸灾乐祸和干损人利己或不利己为乐事的人见人恨的学生了。
五、 结果与思考
        其中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明显减弱,其它方面的焦虑也得到相应的缓解。案主的心态及行为有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
(1)、案主小脸上,常常有了微笑的阳光。已不再去嘲讽被批评者,激怒被表扬者。时而抢着擦黑板、扫地等,为此多次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
(2)案主在上课时,时常积极举手发言,因其爱读书、知识面广、回答问题的方式独树一帜而受到老师的青睐和同学们的钦佩。 这样循序渐进, 这样循序渐进,使 这样循序渐进,使他消除了对学习的恐惧感,也没有了那种学习上的焦虑,并逐渐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现在的他愿意接近老师和同学。各科成绩都有较大的进步,并在各方面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和其他班干部的工作,在班上起着积极带头作用。
  从这个事例,我深深地感到,人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教师不能对任何一个学生有偏见、成见,要给予那些后进生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关怀、关心他们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自强、自尊,产生自信,我们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教学,更是要教会学生生活,做人。而其中一条很好的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本个案的辅导过程尽管耗力颇多、收效很慢,然而效果令人欣慰。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友善、老师的帮助是治疗心理偏激等心理疾病的妙药良方。愿此个案能够抛砖引玉,让所有的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来关注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