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001nEzo4zy78mTod1EYa8&690
http://s14/mw690/001nEzo4zy78mTpnC698d&690
http://s11/mw690/001nEzo4zy78mTqCnq2ba&690
http://s15/mw690/001nEzo4zy78mTrjxPUce&690
http://s5/mw690/001nEzo4zy78mTs8twg64&690
春节前夕,虔城书画艺术研究院举行了义务为市民写春联、送春联的一次活动。胡克龙、谢昌盛、钟礼伯、刘堂源、刘东红、李春明、刘世群等书法家热情地在现场书写。我也有幸得到了胡克龙老师和钟礼伯老师写的一幅春联。还得到了胡克龙老师送给我的一本散发着油墨香味,2017年1月刚刚出版的《夏云书社精英创作丛书——胡克龙卷》书法作品集。
年轻、儒雅的教授、书法家胡克龙先生,多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如今已经是桃李遍及大江南北,学生中就有夏云、朱起明、易书平、郭裕文、陈湖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胡克龙的书法诸体兼有,尤精草法,用笔开合收放自如,笔底之下见精神,挥洒之中逞风采,其作品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现任全国师范书法教研中心组成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荣宝斋在线签约书法家的胡克龙先生,还编著出版了《书法教程》《院校书法教程》《钢笔书法教程》等大中专院校教材。
著名书法评论家,中国书法协会书法考级中心考官郑荣明先生在为《夏云书社精英创作丛书——胡克龙卷》一书作序中,对弟子胡克龙的格外喜爱和器重满溢在序言的字里行间,我特辑录于此和博友们共享。
典重大度,精致优雅
——说说我的弟子胡克龙
郑荣明
在我的“三千”门徒中,胡克龙有着类于“首席大弟子”的身份,一者,他属于我在“夏云书社”的首批学员,二者,从目前而言,他也是我的弟子中成绩最为显著者,而且,他自己目前也是“弟子三千”,贤者逾百,遍布赣南各个地域,在赣南书法界,他有着不小的分量和能量,地位可谓“尊贵”——其实,这是他为赣南书法教育做出大贡献的回报!
不知怎么回事,胡克龙在我的印象中,总脱不了他在师范学校就读时的那种状态:不爱多说话,愿意听人说,做事很投入,眼睛里长期存驻着“乡下人”的那种真诚、实在,在真诚中又透露着一份灵动的渴求。他的心性,是属于沉静型、智慧型的,能沉得住,并保持长期的稳定状态。学生时代,他能以一手扎实的“张猛龙”获得全国中师书法大赛一等奖,实际上就是这种“心性”造就的。这么多年来,他人在成长、成熟、成功,但“心性”其实并没多少改变——如果说有所改变,那应该是,他在人生的“沉浸”之中,不断地增加了踏实、坚韧以及于此中生发的机敏、善辨的品格,因之,他的成熟度要高于同龄人,他的事业根基也会比一般人更为厚实。
所以,他的书法之路能有目前这样的畅达,我一点都不意外。
胡克龙的书法根基在于碑,当年他的以《张猛龙》为底的魏碑中楷,修得的厚实之蕴,他一直在骨子里不断深化,因此,目前他为人称道的,无论是隶书还是行草,都有着典重、雄厚的气息、韵味,很显然,这是书法史上很本质、很主流的审美品格。
记得当年胡克龙初习行草时,我即告知宜在颜真卿行书一系中立足,可拓展至何绍基,因为,按胡克龙的心性和原有的根基,此无疑是“阳关大道”,颜真卿的“雄”、“宽”,与“厚”“实”的结合,不仅可奠基出“不变应万变”的深厚的笔底“乾坤”,而且拓展性特别强大;而何绍基实际上就是颜体行书风格的极致体现,如果除去何绍基的用笔习气,其中的发展空间会是相当巨大的!不知是我的“告知”真起作用,还是胡克龙自己最后明辨而做出选择,经年之后,胡克龙的行草“面相”,还就是呈现出一派“颜氏风骨”,而且令人震撼!
胡克龙笔下的“颜氏风骨”,显然是经过了他自己的“改造”:从体态上看,他结合了《争座位帖》和何绍基的形体,甚至还有董其昌的影子,结果在严谨上更趋于文人的本真意态,即落脚于健、雅二品;在笔墨效果上,他明显的加强了“碑质”的融入,在用锋贯力上尤其刻意,于涩、厚上特别强调,所以,笔下很好地表现出“势沉力健”“入木三分”的质感,相当的具有“耐看性”;而二者的良好结合,再加上笔势、空间的恰当调度,最后的作品面貌就有了很“优异”的呈现——气势沉雄、健雅峻拔,这种具有“雄强风骨”特质的创作,其审美震撼力可想而知!在当今书坛,具有这种审美震撼力的作品,其实并不是太多。
胡克龙之于隶书,能达如今之境,倒是处于我的“意外”。当初听说他在全国隶书展获奖,我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后来看到他的隶书作品,还真令我“刮目相看”了!原来那几年我四处辗转,与他联系甚少,他竟另辟蹊径,开拓了自己的更大空间!记得我在组织九届“国展”获奖作者现场笔试时,见河南耿自礼的一手小字隶书,典雅精致,令人瞩目,不想其获奖之后,此风在全国一时鼎盛。胡克龙可能受此“刺激”,也转而效法,以“悬梁刺股”之力潜心于此,而后竟“手到擒来”,牛刀一试即获大奖,其中之“故事”,实可久久回味!
但其实,胡克龙并不只是碰上了“好运气”。以胡克龙的笔下功夫和踏实执着的品性,在“较高”的层面上驾驭隶书并不是难事,而且,胡克龙本来就是一个相当
“内秀”的人物,把握“流行”的审美时尚也自不在话下。胡克龙的可贵在于,他的“驾驭”和“把握”,比一般的“效法者”,高明了许多,高级了许多!
首先,胡克龙的“整合”功夫相当高明,他的隶书,将《礼器》《史晨》《张迁》甚至《石门》《西狭》,几乎都能糅合起来,在“东汉隶书”的共性上完整地控制了框架的合理性和“庙堂气息”,以典重大度、精致优雅为基本属性,再以各种汉碑的“意趣”“风韵”点缀其间,在“丰富性”上超越了纯法一、二家的单调、局限,故而自然容易脱颖而出;
再者,胡克龙一直以来形成的“厚”“实”“宽”的笔墨根基,也成为一种巨大的优势,他的“势沉力雄”施之于小字隶书,气象之大,自然高于他人!自古而来,小字有大字气象,都是书家梦寐以求之境,克龙在长期修炼之中,竟而于隶书一道得之,当属他的缘分和造化!看胡克龙创作大字隶书时,都觉得与他的小字隶书完全一脉而通,可知他在书法意境的整体把握上已然进入了更高的层面。
无疑,无论是行草,还是隶书,胡克龙现今的状态都处在可喜的“不惑”之境,而且,如果他能将自己“厚”“实”“宽”“雄”以至“雅”的优势更好地发挥,那么,进入真正的中国书坛“实力书家”的行列,将是指日可待!
作为他的启蒙老师,看到他的茁壮成长,自然是十分欣喜的。不过,在我的期望中,胡克龙还需要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空间,他的创作格局上,尚有一些“沉闷”的气息,应该在日后的笔调中增加更多的“飞扬”意趣,在追求“沉雄宽厚、雄肆飞扬”的大境界上更有力度地去体悟开拓;另外,作为一个身处高校的书法家、高等书法教育的践行者,胡克龙还必须在“研究”和“学术”的层面下大工夫,严格要求自己在成为“高级的”书法家的同时,成为书法界的“学人”,即使这种要求对自身可能是“严苛”的,但却是自己最后进入书法高级层面所必需完成的功课!
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为了书法界的“长者”,只有面对弟子的时候,“年轻”的意态才能始终保持。如今,当看着胡克龙们以及胡克龙的弟子们的创作,我就能真切的感受到,我们的书法世界,永远充满青春和活力!
http://s5/mw690/001nEzo4zy78mTEEUMk74&690
http://s15/mw690/001nEzo4zy78mTzHIpo4e&690
http://s4/mw690/001nEzo4zy78mTz1ex503&690
http://s15/mw690/001nEzo4zy78mTAajkGde&690
http://s6/mw690/001nEzo4zy78mTAP1adc5&690
http://s13/mw690/001nEzo4zy78mTBvkjW1c&690
http://s5/mw690/001nEzo4zy78mTCb2bq74&690
http://s1/mw690/001nEzo4zy78mTCMnYYa0&690
http://s13/mw690/001nEzo4zy78mTDe2xmbc&690
http://s13/mw690/001nEzo4zy78mTDWwR69c&690
http://s14/mw690/001nEzo4zy78mTFpwDj6d&690
http://s10/mw690/001nEzo4zy78mTGvM0109&690
http://s2/mw690/001nEzo4zy78mTHw4c95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