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2014-12-30 10:51:34)
标签:

开元通宝

开元

钱文

会昌

钱币

分类: 古代钱币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钱币的五等钱制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从网上大家博客中展示的钱币就可以看到,从唐代的通宝钱制开始。我展示的开元通宝系列,旨在说明:开元通宝实行的是五等钱制。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唐代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但是,迄今为止的研究资料,还没有开元通宝的等级资料。
本文以自己所藏的开元通宝钱币论述:自开元通宝开始,中国古代钱币确立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钱制。并一直沿用到清末。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这是开元通宝折十大钱。隶书为母钱,直径 47mm.厚度4.00mm。篆书直径47mm,厚度3.5mm.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隶书这一枚,背上一朵祥云。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http://s11.sinaimg.cn/mw690/002C1xKFzy6JROGUVHcba&690      中华古泉网发的开元通宝折五母钱。大家可以打开链接,和我的折十母钱文字风格一致。
 
这两枚开元通宝,网上常见。直径41mm.厚2mm.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常见的太平蓝大王。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这一枚,直径37mm.当为折三。文字很随意。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背殷。下边还有一个仰月。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这两枚开元,直径28.5mm.折二型。我的开元通宝几百个,就这两个折二。还是在摊上捡的。当时,可以喜出望外。因为折二罕见。华夏评级,项目里都是小平钱。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看后面,也是广穿。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这个钱,宽边直径29mm,这当是宽边大样。开元通宝小平样钱,本人仅见。这个确实很罕见。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后面地章很浅。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这是小平钱,各种版别,左挑右挑,背文记地等等多了。列举几个。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确立了中国古钱五等钱制?

我的开元通宝还不够多。大家还当有看过的其它制式。但是,开元开始了五等钱制的新纪元,应当是不争的事实。此后的所有钱币,都开始了折一、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的新钱制。

后面,是网上下载的词条内容,注意,词条说的都是小平钱。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初唐开元
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

中唐开元

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

晚唐开元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关于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

小径开元

指钱径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旧唐书·食货志》写道:“如闻官铸之外,私铸颇多”。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
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背穿廓近平,钱径为22毫米至23毫米,重量1.7克至3克,多数是私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