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珍泉(9)至正之宝 交钞半分与支钞半分、穆铜清宝

标签:
元朝珍泉至正之宝交钞半分支钞半分穆铜清宝 |
分类: 辽夏金元 |
百度词条: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最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这类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
我这枚至正之宝直径60mm.厚度 3mm.重量42.33g。边缘极细。字口很深。
交钞半分。
唐石父先生在《中国古钱币》一书中说:“支钞半分,元末权钞钱,面文旋字,楷书,四字反廓,小平背元文,为极罕见品。” 郑家相先生。出版于上世纪40年代的《泉币》杂志第48期,有郑家相先生的小文《交钞半分》一篇,照录如下:“交钞半分钱者,昔唯定海方氏藏有一品,为权钞钱中之别品。前谱未载,尚属创见。诸家极羡慕之,号为海内孤品。据戴宝庭君云:昔年亦尝获一品,形制相同,文字微异,旋归齐斋。齐斋原物予未见及,因之而知此钱传世已鼎足而三矣。” 《泉币》29期有罗沐园先生文章,《说交钞半分》对此钱进行了深刻分析,其论证较严谨,既说明了“交、支”之分,又明确为元初之品。其文如下:“交钞半分钱厚肉,深背,面四决文,文字雄迈,元初权钞钱也。
这枚钱币虽然很小,但却是元朝钱币中的大珍品。内蒙笑公藏有两枚。
我这两枚的字口很深,还有母钱的意思。
也是穿口铸造讲究,是造假的很难仿制的一个关口。这种形制,其实是古钱币防伪措施之一。
正面穆铜清宝。集币在线专家解释:穆铜清宝是当时官方或寺院铸造的用来供奉佛殿神像的“供养钱”,钱文应该读“穆清铜宝”,根据钱谱记载是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铸造的,背面方孔上下写的是“至正”二字,就是年号,青铜材质,但大多很粗糙,因此流传下来的品相都不理想,市场价位大约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