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泉50珍---12枚折十大珍献母亲

标签:
三八节献礼国宝古泉大珍 |
分类: 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

背祥云


德高望重

背 “殷”

5 、皇统元宝。50大珍之一。现在当是孤品。45.20mm

真的很美丽

大漠荒野,推窗望月,一抹乌云,穿越雁阵。天做的一幅画。

6、至宁元宝。至宁之境.

深邃犹如古井。

也是一幅大漠孤烟图。

7、乾祐宝钱。查了半天才知道叫啥名。45.90mm

不认识这个字。

双星伴月,也是一绝。

8、应历通宝。找的我好苦。45.00mm 4.00mm

历果然减了一笔。

上星下月。

9、天朝万顺。愿我们的今日中国天朝万顺。45.80mm



11、大朝通宝。50名珍,难得一现。46.10mm 3.90mm

历尽沧桑,绿意盎然。

美丽的、绿色的大草原。

12、大元国宝。八思巴文。中规中矩。45.00mm

四卷天书。

背转身,有如常人。


再六枚齐观。

他们都 直径 45mm 厚 4.00mm 重 40g上下。

忙了8个小时。选钱、拍片、上传、撰文。以后再补充完善。
乾封泉宝
“乾封泉宝”钱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铸,是唐代第一枚年号钱。《新唐书·旧货志》载,此钱“径寸,重二铢六分,以一当旧钱之十”。图为一枚从一唐代钱币窖藏中寻得的“乾封泉宝”钱,此钱铸制精美,字口深峻,钱身硬绿锈,径2.5厘米,穿宽0.7厘米,厚0.14厘米,重4.4克。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乾封泉宝”,字体楷书,“乾”作“”。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唐朝政府速将其回笼销熔改铸开元通宝,这就是乾封泉宝存世不多的缘由。楚王马殷铸造铁钱。
开元通宝
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保大元宝
五代十国古钱币。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南唐保大元宝背天,直径33mm,重11.8克,是品“保大元宝”背“天”大钱,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
天德重宝
五代十国时期南闽政权铸造。公元943年,王审知第三子王延政杀兄自立,称帝于建州,改国号为殷,建元天德,共历2年,铸造有“天德通宝”和“天德重宝”背“殷”钱。根据文献记载,“天德通宝”有铜铁两种,但铜钱仅见两枚,铁钱尚无可靠品。“天德重宝”背“殷”钱也分铜铁两种,其中铜钱有大样和小样之分,面文也有隶书和楷书的区别,有“宝”字“足”部作隶笔,钱币界成为隶德天宝,极其罕见。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天德重宝背殷,成交价格25.3万元。
皇统通宝
金熙宗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铸,篆书折五型大钱,旧谱无载,仅见,另有皇统元宝。
面文“皇统通宝”篆书旋读,光背。
皇统通宝目前为仅见,现藏海外名家手中,为古钱大珍。
至宁元宝:
金代卫绍王完颜永济,至宁元年(公元1213)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珍罕无定价。
乾祐宝钱
西夏仁宗李仁孝,乾祐年间(1171—1193年)
乾祐宝钱为西夏文钱,但铸工、钱文明显较早期大安宝钱等精美,存世较少,目前市场价格在1.5万元左右。
应历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公元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天朝万顺
1977年在辽上京遗址出土一枚正面铸有4个契丹大字的银币。
保宁通宝
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大朝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大元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