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沿着洮河走自己的路

(2020-04-27 20:14:55)
标签:

沿着洮河行走

赵应军

北洋

分类: 写我的评论

                           沿着洮河走自己的路

                               北洋

    和赵应军相识,是在一个文学交流圈中。作为甘肃的青年作家,他积极写作,和南北朋友广泛交流,这本就是一件值得钦佩的事情。文学无疆界,我想在应军的生命里,定有很多行走河流、脚踏万里的浪漫。

    我和甘肃人颇有缘分。早年到访兰州交大,讲学的日子就是感受文化最好的机会。甘肃人是质朴纯粹的,山河的气魄在他们心中,故土的乡音在他们耳畔。这话放在赵应军身上也是如此。三月中,于纽约辗转收到赵应军寄来的书稿,嘱咐我写点评论。我知道这年月作家出书不易,作品惠存的意义在于一种精神的传递。这样一看,从祖国西部跨越重洋来到我面前的书本,也就有了很多现实的情怀。我和应军有相似的地方,都在很早的时候热爱文学创作,也都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无数。四周扬起的尘土落在我们的肩背,前方明灭的光照灼烧着我们的皮肤,但我们丝毫没有愠怒羞涩,依然在努力向前,走着脚下不平坦的路。这样的性格投射到作品中,也就使赵应军的文字有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本有关故乡的书,一本沾满记忆的书。记忆中浮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临洮马家窑的彩陶,秦长城的峰垛,也包括了风骨刚劲的盛唐诗歌、睥睨群山的边塞钟鼓。阅读应军的诗作,我仿佛沉浸在一种玄妙的梦境里,那里满是冬日河谷的暖阳,河水经过的地方发出一些窸窣寂寥的回声,猛然遇见震天价响的秧歌队,也会跟着说出河岸自己的话语。有时会看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欢舞在雪夜里/那个温婉可人的女孩/与我携手走过这黄昏”,有时会默默和作家一起“逆流而上/拍打着洮河的浪花/抚摸着河床的石头。”然而看到洮河石的应军并不停留在物体的光影,他会带你去看“纵胆大如斗,却回天无力,空留下英名在斜阳残照中”的姜维,那斜倚苍松,临洮水而泣的离歌,正蕴含着作家的远年风骨。读应军的诗歌,满腔的柔情和平淡的生活,就这么纵横交织在同一方广阔天地里。

    我读过赵应军的散文《乡村漫笔》,知道他笔下的生活一直是有灵魂的。他歌颂兄弟真情,怀抱父母深恩的纯粹乡土文字,在我看来是极其畅达的。赵应军的作品,必将成为甘肃文学版图中一块别致的存在,以他特有的魅力和风采让更多人沉醉在绵长的诗意回味里。

    在这个信息纷飞、物质发达的年代,可以确定的是,一个质朴的读书人的两本诗集尚不足以奠定他在文学上的真正地位。然而这样的尝试慢慢多起来的时候,文明的血脉也就有了后继者。我想,当无数个高唱西部文学之歌的人们站起来的时候,赵应军们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前行者。

 

北洋,原名黄迪,祖籍山东。中国留美同学会发起人,江苏省政府海外联谊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于纽约从事国际法和金融管理研究。作品《纽约倒影是北京》,入选国务院侨办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集;作品《青春与山河》,获中央统战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十三五”征文一等奖;作品《纽约的秋天》,入选《中国青年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文集。其后作为交流成果,经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转赠美国国务卿,入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