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的恬静与安然——李马文组诗《青草滩》浅析
(2018-12-19 20:38:57)
标签:
轨道诗刊李马文诗歌 |
分类: 我写的评论 |
青草的恬静与安然
——李马文组诗《青草滩》浅析
赵应军
岷县青年诗人,《轨道诗刊》成员之一的李马文是陇中众多青年诗人中比较出众的一位。他的组诗《青草滩》在写景,状物,咏言上自有一番风韵,值得咀嚼。
《青草滩》有出色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我始终认为,在描写景物时,会写比喻,拟人诗句并且能写好的,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诗人。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是“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写景诗中用好比喻句,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大凡那些优美的诗文,无不是把比喻句写到了极致。李马文在这一点上是做得成功的。如“(青草)在阳光里甩起了迷人的发辫”用比喻和拟人写出了青草的繁茂,赋予景物以动感。“山像一位民国的先生严肃”写出了山的肃穆庄重,“草莓,这颗月亮伸向天空的嘴唇”连用比喻拟人,由“草莓”想到“月亮”,再想到“嘴唇”,想象新奇独特。《有一束目光从那边飘过来》写“白菜满含笑意”,“萝卜丰腴的像一朵胖云”,初读以为是咏物,岂知“我的愿望是摘取一串紫葡萄的眼神”这一句才是点睛之笔,“紫葡萄的眼神”活画出了姑娘眼睛的水灵和脉脉含情的神韵,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诗人写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卖菜姑娘,妙就妙在全诗不写姑娘,而以菜蔬比喻姑娘,构思新颖,新奇又丰富有趣。此外,《青草滩》中的《晒草》《青草滩上的牧羊人》还用到了白描手法。《晒草》中“单眼睛的三轮车”“巨大牲畜”“斜挂草帽的男子”等句写今日农村的农事场景和农家生活画面,是富有时代气息的田园风光,《青草滩上的牧羊老人》用白描手法对牧羊老人的静态形象做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和刻画。
《青草滩》有意象内涵上的艺术传承。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青草”意象有两点常见的意蕴。其一,“青草”经常是顽强,旺盛生命力的代表和象征。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二“青草”也写离恨与愁情。如五代词人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李马文的《青草滩》沿袭了这一文化内涵,《青草滩》中的青草是欣欣向荣的,“我的目光被一层层的青草铺满”;是悠远深沉的,“草和天空/像一对故人”;是欢快旷达的,“草诳浪的笑/把天空屋檐变地又低又矮”。诗人对“青草”这一艺术形象进行了再创造与再提升,使得诗歌有了新的生命力。
总之,李马文的组诗《青草滩》是一首写景出色,画面清新,意境恬淡,意蕴丰富的新田园风物诗,值得一读。
李马文,1986年生于甘肃岷县,有散文诗、诗歌发表于《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刊物。现为岷县四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