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孰优孰劣,还看生活之长久

(2008-05-02 12:51:40)
标签:

文化

分类: 老蛇谈人生
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身边的实例,都有原来同时工作的年轻人,几年后在职业的道路上收获截然不同的情况。按说人不要去和别人比,因为有可比的条件;也有许多不可比的因素。不过分析一下也总有些经验可循吧。

一般说来,在国内职场能够爬得比较高的是那些比同龄人更成熟心思更深的人,他们或许从小受环境或家庭的熏陶;或者由于比较早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比别人吃了更多的亏从而有了更多的经验。所以人家成功源自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也是应该得到的。

而另一类则是比较晚熟类的,生活一直比较平稳,也习惯了不大起大落。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也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和获得信息的能力,以至于当他们面对新问题时还是习惯性采取回避的方法,这样在竞争激烈的职场自然也不具备aggressive的劲头。当然如果能随遇而安也就没了和别人攀比的烦恼。

这两种人群之间还有若干层过渡类型,同时每个人的身上也或多或少掺杂着这两种的特性。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成功的容易自我膨胀,付出的多自然期望得到的也多,因此一旦境遇变差(也许比别人还好得多),他们往往受到的心理打击会让自己改变很多甚至一蹶不振。而原先成功一俊遮百丑的幻觉在失意时更容易被积攒的问题困扰。而另一类职场一直比较失意的则容易经常为过去的失误后悔而对面前的矛盾却视而不见,以至于明明别人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活,他们却好像生活在痛苦中。同时由于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迫切性,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也不断被质疑。

人无完人,人都有想不到的时候。职业、生活好与不好的标准因人而异。人不可能从小就熟知人情世故、职场风云,都是慢慢学习和磨炼来的。早些搞清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自己要什么看起来是重要的。人要谦虚,听听过来人怎么说,不要总以为自己最聪明。哪怕是别人指责你也可以看看别人的话里有没有可取之处。看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遇事心也坦然了。当然要想将来生活得好,还是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同时实实在在地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健康、快乐任何时候都是生活之本。享受奋斗的过程比只盼望成功的结果更符合生活的原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