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见华
沈见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7
  • 关注人气:5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家地理杂志

(2010-03-19 13:04:57)
标签:

云南

大理

双廊

白居

杂谈

http://s2/middle/4b6f9fd2x822096e21291&690

洱海之隐

“那都是因为看了沈老师的博客啊。”
文/钱成熙、图/沈见华

刚到大理双廊,和刚认识的朋友们坐在客栈的露台上聊天,对着洱海的万顷碧波,大家各自说起来到双廊的机缘,住我楼上的一对年轻成都小夫妻率先发言:“那都是因为看了沈老师的博客啊。”
 
他们说的是客栈隔壁咖啡馆“白居”的主人,沈见华。道地上海男人,突然放下在上海做得好好的当代艺术,带年轻的妻子在洱海边租了一间白族小院,把每天的幸福生活上传到网上,几乎要比双廊风光更惹人注目。

双廊小镇距大理古城一个小时车程,风格却迥异。我庆幸它没有像古城那样被游客和商家攻占——这小镇只一条主路,路两旁交错的小巷将白族人的村落延伸到洱海边或山上。当地人忙着摆摊赶集或是在土地庙里打麻将,才懒得和游人套近乎。白居的小招牌就在双廊唯一的主路一侧,不难发现,可也容易被忽略。实际上,在这个清净安适的地方,沈见华更把白居当家——一个有着超大客厅的家。洱海是这个家的池塘,而苍山在天际线上绵延,仿若画框。这画中风景人人爱慕,于是沈见华在小院的草坪中用石头砌出与海平面一般齐的一圈坐榻,中间搭起茶桌。大理海拔高,有时候太阳过于耀眼了,他就在坐榻四周围起自制的白色幕布来,有风来时,幕布飞扬如海上满涨的船帆。更兼光影流动,正合洱海上波光滟滟,叫人目眩神迷。

在这里自然不能指望找到城市里那一人一灯一沙发、温声软语的小咖啡馆,否则便辜负良辰美景。所以这坐榻是咖啡馆最受欢迎的所在,无论新老客人都愿意围坐一圈,眯了眼晒太阳喝咖啡聊天。也不全是游客,常有隔壁的白族大叔来串门,说说本地八卦。而沈见华也常常在座,而他的夫人秋秋,常常在屋子里的开放式厨房里忙碌,做咖啡或奶茶,还有烘蛋糕,正宗的家庭味道,绝非流水线作品,菜单里也找不到——它完全是主人家用来招待客人的。完成后秋秋端上来让大家品尝,俨然沙龙女主人的姿态。
 

http://s16/middle/4b6f9fd2x82204cf3b97f&690

 

不用怀疑,这其实就是洱海边的一个沙龙,只是氛围更自由,少了大城市里的酸文假醋与繁文缛节。沈见华2009年8月搬来,正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教摄影创作,圣诞节时在这里办了一次小小的个展,“双廊从来没有过的当代艺术展”,沈见华说。虽然规模不大,可也群贤毕至,赵青韩湘宁都来捧场,大理的艺术学生们也前来观摩。还有极好的波尔多红酒助阵,配合沈见华用无数波尔多葡萄藤的摄影作品组合成的《心经》。


穿过院子是沈家人自建自住的两层小楼,做成有些loft的模样,空间宽敞,砖墙水泥与铁皮管的组合消解了环境的一味柔和。沈见华的几幅作品随意挂着,如果客人有兴趣,便可与艺术家本人聊聊。客厅里有大沙发,背靠明亮的落地玻璃窗,书架上的书任意取阅。自然有几本艺术相关的画册,也有纯粹消遣时间的读物,比如那天下午我手里拿的一本《希腊棺材之谜》,被沈见华看到,就朋友般问一句:“一下午看得完么?”而他的小女儿莺莺在房子一角学毛笔字,一篇篇地抄诗经。顺便说一句,白居café的招牌就是小姑娘题的。

 
再想避世一点,沈见华会邀你上楼,尽管那是他们的生活区。阳台上两对桌椅,让人自由俯瞰洱海,海面上小舟闲泊,还有沿岸数家白族院子的黑瓦飞檐,层层叠叠。

 
我在白居的那个下午没能吃到出自秋秋之手的蛋糕,这位沙龙女主人略有小恙,向客人们道抱歉。便有朋友自告奋勇,去厨房里帮忙。等到阳光略收凉风渐起的时候,大家离开坐榻拥进房间,挤在沙发上心满意足地将蛋糕瓜分完毕,嘻嘻哈哈拍照留影。沈见华说,吃了晚饭再过来,厅里生上壁炉,可以看书聊天。

 
其实家也无非如此。
 
白居café
大理市双廊镇;14:00-19:00
沈见华博客,每天更新关于白居的点滴:blog.sina.com.cn/shanghaishe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月里的杂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