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刘谦的春晚是不完整的春晚 魔术失去娱乐精神将是死路一条

标签:
娱乐 |
魔术失去娱乐精神将是死路一条
兔年央视春晚,没能见到刘谦的魔术,实在是一大遗憾。
导演陈临春解释说:“现在观众的关注焦点并不在刘谦魔术本身,而是从欣赏转变为对魔术的解密,这无论对刘谦自己还是魔术的长久发展,都十分不利,我们不希望将他过度娱乐化。”
这句解释本身的逻辑是十分混乱的,解密难道就是娱乐化?魔术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遭受各种各样的解密困扰,也正因为有了解密,魔术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否则的话,我们现在的看到的魔术估计还是变鸽子、切割活人之类的把戏。魔术与解密之间的关系,就跟杀毒软件与病毒的关系一样,没有病毒的升级换代,绝没有杀毒软件的推陈出新。
另外,娱乐化又有何不好?没有娱乐精神的魔术,充其量不过是变戏法,不过是魔术师技艺的比拼。而既然魔术表演是针对普罗大众的,当然需要娱乐,需要娱乐化。陈导演声称不希望魔术过度娱乐化,本身就十分可笑,你难道一心一意要把春晚办成时时刻刻弘扬主旋律的红歌会?春晚这几年可以说是越来越娱乐了,不管人们对春晚的褒贬如何,这都是一个可喜的取向。可如今,作为春晚的导演,你却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贬斥娱乐化,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吗?
对魔术的娱乐化,刘谦自己就认为,魔术存在的意义是为大众提供娱乐,“对我来说,就是把魔术中最能让观众感动的东西发掘出来,让自己就像电影演员一样,在表演魔术的过程中,融入魔术的情节之中去,去触动观众的内心。这样的完完全全有魔术师的个性在其中的魔术,才是魔术师自己的魔术。能感动观众的魔术表演,才是好的表演。”他说,魔术应该和现代娱乐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他非常注重表演节奏、气氛的把握,注重对观众兴趣的挑动,这样,他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语言魅力与神秘莫测的魔术结合在一起,让他的魔术表演变成了一个娱乐秀场,观众不但感到新奇,还觉得有趣。把专业的东西隐藏起来,把娱乐的东西表现出来是很难的,但却非常重要。
回想刘谦连续两年春晚的魔术,尽管很多已经解密,但是我们依然喜欢看他的魔术,为什么?因为他不仅给我们带来“见证奇迹的时刻”,让我们发出一阵阵惊叹,更重要的,他是一个会表演的魔术师,看他的节目,绝不仅仅是看其魔术的技艺,还要看的是他幽默、诙谐的演出。
从这一点来看,今年春晚的两个魔术师远远不及刘谦。
同样来自台湾的丁建中,基本上不在一个水平上,他的两个魔术——撕报纸和穿越镜子,据传都是老魔术了,很多一流魔术师很多年前就不玩了。“撕报纸”的解密视频甚至都能在网上找到。
来自大陆的傅琰东,出身于中国著名的傅氏魔术世家,号称傅氏幻术第四代传人。但是他指挥金鱼列方针的魔术,竟然也是炒冷饭,日本人早就玩过了,网上的视频也看过了,真不知道是傅氏幻术传到了日本,还是傅氏幻术“借鉴”了日本。
让人眼前一亮,是将画中的鱼变到鱼缸里,尽管现在流传了很多种解密的说法,但是至今尚没有一个解释有足够的说服力。应该说,从神奇的效果来看,比之刘谦的戒指变到鸡蛋里,也是不遑多让的。
但是与刘谦相比,傅琰东最最缺少的恰恰是娱乐精神,他的魔术仅仅是“变化”,缺少的是“表演”,没有刘谦那种调动现场气氛、感染观众情绪的能力,所有的台词似乎都是春晚剧组给写好的,听上去非常生硬不自然。有介绍说,傅琰东是国内唯一的集唱、变、跳、表演、主持于一身的全能魔术师。我看,他要想成为真正的全能魔术师,恐怕还需要在表演上多下点功夫才成。
刘谦,不是第一个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的魔术师,更不是第一个在荧屏上进行表演的魔术师,傅琰东早在2000年、2003年就上过两次春晚,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记住他呢?我是百度他的个人资料,才发现他还有此等“辉煌”。
他为什么没有火?
刘谦为什么就火了呢?而且刘谦是上次一次春晚,就让大家记住了他。说到底,还是娱乐化起了作用,在观众心中,刘谦已经不仅是一个魔术师,而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大众偶像。他改变了过去魔术的单调感,将魔术表演变成一场大众娱乐秀。
可是,春晚导演却突然抛出什么去娱乐化的论调,真不知道他所欲何为?前不久,听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老师的,提出电视发展的两个方向:娱乐化和本体化。
如今,央视导演竟然要去娱乐化了,而且要使本该娱乐的节目去娱乐化……陈导演,你还做什么电视啊?
《封口费》
中国记者在生命、金钱和良知之间徘徊挣扎的生存启示录
1.
2.
3.
4.
点击封面进入当当购书地址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0129-9
定价:25.00元,当当网18.80
上市日期:2011年1月
当当网、全国新华书店有售
当当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05076&ref=search-1-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