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神病人的数字世界
(2010-02-27 14:37:29)
标签:
杂谈 |
坚持着,坚持着,终于把这部《圆周率》看完了。激励我坚持看完的唯一动力是:我想看看,导演到底想干什么。看完之后,我还是没找到答案,这种状态就跟影片主角差不多了,他也是一直在寻找,找到最后啥都没找到,反而把速算的本领给找丢了。
他先是用钻头自杀,然后又笑呵呵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然后我就崩溃了,在主角崩溃之后不久。
最初看到真这个电影名字以及简单的介绍,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然后到处找资源,今天终于找到了,然后发现自己的智商远远不足以欣赏这部莫名其妙的电影。
小时候上学,还只知道数学只是数字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陈景润的故事,不知道他老人的故事现在还有没有在小学语文课本里。他毕生致力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最终有所收获,1966年发表了《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百度是如此介绍的:屈居于 6平方米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关于他还有很多趣事,当年觉得他好勤奋啊,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觉得他好呆啊。要不是没有组织的帮助,真不知道他能不能找到对象。
看看《圆周率》里这位数学家吧,他跟陈景润多像啊,满脑子什么都不想。只是装着他的数字难题。我看到最后,也不知道他到底要破解什么难题,他似乎要用数字表达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每一种模式,但是不知道最后又为什么偏执到216这个数字上了吗?努力刻苦诚然重要,可是使劲使错方向了,却比什么都可怕啊!瞧我们的主角,到最后不照样一事无成?陈景润最后终于发现了他的陈氏定理,千万别跟我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圆周率》里的主角也很努力嘛!
所谓成功,离不开努力,更离不开机遇,有时候需要的是醍醐灌顶般的灵光一闪呢。
我们的主角马科斯对数字216如此痴迷,以至于生活当中处处都是这个数字。忘记在哪本书里看到,古人认为数字是有魔力的,其实直到现在,我们不也迷信数字吗?西方忌讳13,佛教则认为13是个尊贵的数字;中国人喜欢8,不喜欢4等等。前些年,还看过一部关于数字的电影《灵数23》,沃尔特的妻子阿加莎送了一本名为《数字23》的小说给他作为生日礼物,描述的是一个侦探遭遇了23场杀人梦魇,“23”这个数字就像枷锁一样牢牢控制住沃尔特的生活,他发现书中描写的很多情景和生活细节竟然和自己的生活一模一样,既有过去的,也有即将发生的。小说的情节好像推动着他的生活一步步滑向最后的深渊――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为了避免这一结局,沃尔特只有找出这些事件和“23”背后的真相。
真相特别令人震惊,情节也足够曲折。比起这部《圆周率》要好看多了,因为《灵数23》讲的是故事,《圆周率》演绎的可能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
这部《圆周率》原名《π》,还有几个译名《死亡密码》《数字漩涡》《盛开的数字》,都是都是搞噱头的,多少平庸如我者,都是冲着后几个译名去的呀?
荒岛求生,你能活下来吗?
《末日危途》没有开始没有结局只有绝望在蔓延
《恶灵空间》“乾坤大挪移”神功外传好莱坞?
《地下拳击场》美国小贩也怕城管暴力执法
《大兵小将》落入了“拒绝平庸”的圈套
《成长教育》小处女遇到老男人,小轿车打败自行车
《监视与报告》谁说瞎猫碰不到死耗子?
《嗜血破晓》另一个角度讲述吸血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