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之地》:我们都是没有生活的人
标签:
娱乐 |
分类: 暗香书影 |
http://t.douban.com/lpic/s3658176.jpg小女刚满三岁,几个月前有一天晚上,我在玩电脑,她在床上自己玩,过了一会儿,她说:“爸爸,你陪我玩会儿吧。”
“你自己玩嘛。”
又过了一会儿,她又说:“爸爸,你就陪我玩一会儿嘛。”
“爸爸忙着呢,你自己玩吧。”
第三次,她说:“爸爸,我好无聊啊。”
一句无聊,我很心惊,赶紧离开了电脑,陪她一起玩。
她特别开心。
香港有一个公益广告,讲的是一个女孩子抱着抱抱熊,去找妈妈玩,妈妈在看书,去找爸爸玩,爸爸在用笔记本上网。小女孩很落寞地离开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工作特别忙,早晨7点多就要离家,晚上八点半九点左右才能回家,本来也没觉得怎样,可是女儿上幼儿园后,每天睡得很早,基本上八点左右就睡了。这样一来,有时候几天她都看不到我。我很郁闷,一度非常想换工作,但是我毕竟不能跟丹尼尔森比,人家是成功人士,哪怕丢掉一次升迁的机会,也能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而我不行,身在体制内,我只能忍受着压榨。当然,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可能早就爆发了,而就在这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我的工作没那么辛苦了。
我的一个同行,也是一个记者,在报社工作,最近老婆生了孩子,他很想多陪陪老婆孩子,但是主任每天给他派很多的采访任务,而且周末也不能正常休息。他说要多陪陪老婆孩子,他说生活也很重要。结果,主任跟他说:“你工作都丢了,还怎么生活?”
在我看来,这就相当于无耻的威胁了。
我分析了这句话之后,发现我们终将是没有生活的人。假如你卖命工作,那么你赚了很多的钱,但是却失去了天伦之乐,又何谈生活?假如你不卖命工作,老板就要炒了你,没了钱,你同样没了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
我们常说,领导都是变态的,不变态,非领导。
其实,变态的又何止是领导?
前几天,老婆下夜班回家,刚躺下,电话来了。当时手机不在她睡觉的房间,我接了。是她同事打来的,要找我老婆。
我说:“她睡了。”
对方说:“能不能把她叫醒?”
我问什么事。
她说是工作上的事。
然后我就说:“上了一晚上的班都累死了,别拿你们单位那点屁事来烦她了。”
我蛮以为,我这句话有醍醐灌顶的功效,可以让她明白生活相对工作是多么重要,谁知道人家非但不领情,我老婆上班后,还告我刁状。
后来想想,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被单位压榨。
我很想说,你做你的工作狂,别逼我。
一部《幻想之地》就让我想起这么多,片中的父亲丹尼尔森也是一个工作狂,根本不顾及女儿的感受,影片前半部分,我对他很不齿,但是似乎又看到自己的影子。到最后,丹尼尔森盛装出场,以国王的形象出现在女儿面前时,我竟然跟他女儿一样,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讲述亲情友情家庭责任之类的片子,美国人拍了很多,几乎每一部都很温情。为了不落窠臼,《幻想之地》搞了一个稀奇古怪的幻想之地,我总以为这是其女儿的人格分裂,孰料影片结尾,当那些“朋友”要离开的时候,树枝竟然猛烈摇晃了,看上去十分诡异,我就跟丹尼尔森一样被雷住了。
这个构思其实很难站住脚的,但是人家的主题就是父女之情家庭责任,所以关于这些怪物们的故事是真是假,也就没必要深究了。
如果要深究,我只想说:我想要那个紫色毛毯。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边看边给女儿剥瓜子吃,后来不吃了。
看完之后准备写点东西,写下标题准备开工,女儿说:“爸爸,你给我剥好多好多瓜子吃吧。”
“不剥了,爸爸要写东西。”
“我要吃嘛。”女儿开始撒娇。
“吃完晚饭再吃好不好?”
“不好。”撅起了嘴巴。
写这个评,其实带着检讨的意味,如果这时候光顾着检讨自己以前对女儿的冷落,而不满足她现时的需求,那这个评就写得实在自相矛盾了。
我给她剥瓜子了,好多好多,一大把瓜子仁塞到她嘴里。
她好开心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