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排队的人》是不是铁伊最烂的一本小说?

(2009-10-02 01:18:17)
标签:

排队的人

唐诺

铁伊

文化

分类: 暗香书影

这是不是铁伊最烂的一本小说?我之所以不敢下此断语,是因为还有《歌唱的沙》没看,我不知道《沙》会不会比《排队的人》更烂,起码到目前为止,这本小说已经烂得超乎我的想象了,由此我对一个唐诺的人也开始嗤之以鼻了,此人是台湾脸谱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编辑,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这套铁伊全集里,他在每一部小说前面都写了一个书评,或者说是引言,他盛赞铁伊,8部作品每部都是精品,我现在特别怀疑,他是为了卖书吧?

在《排队的人》前, 唐诺先生写的引言名叫《从信念开始》,然后大谈女性意识,谈女权主义,谈女人现在还没地位……好了,有了这样的引言,自然让人以为这部小说中,凶手是个女人,算是严重剧透了;而且犯罪原因应该与女权主义有关吧?可是压根一点关系都没有!全书中,甚至对女权主义、女性意识、女人地位等问题,不着滴墨,所以,这篇引言写得就非常得无厘头了。

你写不出来就别写了!干嘛那么难为自己呢?

 

回到小说。

铁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愚蠢的探长形象,她确实够颠覆的!大凡探长,都是机智灵光的,而我们的格兰特却是那么愚蠢,愚蠢到完全靠第六感去破案。虽说其它几部小说也有所谓直觉在起作用,但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偶尔一用,而在《排队的人》中,格兰特完全把自己交给了直觉!

这警察当得也太容易了。

最可气的是,铁伊把个故事拖泥带水、啰哩啰嗦地讲了一大堆之后,发现愚蠢的格兰特还是没有凭他愚蠢的第六感破案,于是便安排凶手来投案了!我敢打赌,谁想写侦探小说,写成这种结局,非被人骂死不可!

这是多么愚蠢的结局啊!

而在推理小说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凶手要是主要角色,他必须时时露个小脸。但是在《排队的人》中,凶手就出现两次,开头一次,结尾一次!

铁伊,你在玩我们呢?

还有,小说开头,有人死了,被人捅在背上,当时警察们就说了,从背部捅死人,得有点手劲才行!好吧,女人也可以有手劲……可是,一个老太太……谁信啊?除非你做点铺垫,让我们知道该老太太“虽老,尚善饭,顷之三遗矢矣”。

啥都没交代,你就让老太太当凶手,好意思么?

 

关于格兰特,还有一点,在《一张俊美的脸》等小说中,格兰特是那种一眼看上去,怎么看也不像警察的人;而在《排队的人》中,格兰特被人看一眼就知道是警察。

 

死者索瑞尔,浑身上下不留任何线索让人知道他的身份。好嘛!真够悬的!极大地吊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可是到末了,却告诉我们,这是索瑞尔自己干的,他之所以这么干,是不想让朋友知道他死了!多么牵强的理由啊!大山要临盘了,地动山摇,风云变色,结果生出一只老鼠来!

 

之前,我就对铁伊忝列什么推理小说三大女杰就颇有微辞,因为她的很多作品根本就不是推理小说。不过,我依然对铁伊很崇敬,因为那些小说虽然算不上推理小说,但也称得上是难得的社会小说。可是在《排队的人》中有什么?既无推理,有无社会关注,有的只是愚蠢的格兰特的一些冗长的心理活动!

 

读完小说,忍不住回头再看看唐诺的引言,对照一读,方发现其对女性意识的评论,并不是故意误导读者,而是想表达另一层意思。《排队的人》是铁伊的首部作品,完成于1929年,可是知道铁伊死后第二年1953年才得以出版。据唐诺的意思,之所以隔这么久出版,就因为当时女人没地位!——除了这个,我不知道还能从唐诺的引言里得出什么结论。

可是,唐诺先生,你难道真的没发现这的确是本烂小说吗?你难道以为全天下只有你一个聪明的出版商?为什么24年间没人出这本书?就因为烂嘛!

最后为什么出了呢?因为铁伊成名了,早期的垃圾作品重新包装粉饰一番,就堂而皇之地出街了。这难道不是通例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