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俊美的脸,一本同性恋小说
(2009-09-24 23:11:09)
标签:
文化 |
分类: 暗香书影 |
这是一个关于同性恋的故事。
这样说,不知道是否妥帖,但是西尔小姐对其表姐玛格丽特的情感,如果仅仅说成是表姐妹的关系,似乎是说不通的,其情感之浓烈,浓烈到要为姐姐复仇杀人,恐怕除了深沉的爱情,再也无出其右了。
而小说中,又不仅这一对“拉拉”,还有一对“玻璃”。当西尔故意藐视托比·图里斯的时候,索吉·罗道夫按捺不住怒火,朝西尔脸上泼了一杯啤酒。再怎么铁的哥们,也不会为了这么点小事就冲人泼啤酒吧?(小混混除外)还是爱情,深沉而疯狂的爱情,才会让人做出此等举动。
同性恋的历史跟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有人的那一天起就有同性恋了,但是这种“同性爱”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直到20世纪二十年代,在德国,一个同性爱运动产生了,并有一个图书馆和中心在柏林建立。佛洛伊德曾在一份请愿书上签名,支持同性爱运动,并在一封著名的信中写道,虽然同性恋对社会没有什么好处,但是这也不是什么精神病意义上的病理现象。
1939年,纳粹大肆逮捕同性恋者,把他们关进了集中营;在美国,对武装部队中所谓的同性恋者进行清洗,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以后,并在五十年代进一步扩大化。1960年代,同性恋维权运动终于兴起,现代同性恋人群开始从压抑到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
《一张俊美的脸》创作于1950年,当时的社会氛围应该是同性恋运动正在酝酿之中,这一群体已经有所呼声,但是声音很小,既不同于之前的默默无闻,也不同于其后的轰轰烈烈。由于有了这种社会氛围,所以在《一张俊美的脸》中,两对同性恋都做出了“爱情的表现”,但是并没有公然声称自己就是同性恋,这跟当时那种若即若离、忽明忽暗的社会氛围倒是交相呼应的。
所以,这本小说应该就是一本描绘同性恋的小说。
而约瑟芬·铁伊终其一生都是未婚的。
铁伊跟阿加莎据说是互相看不起的,所以当在《一张俊美的脸》将近结尾时,看到阿加莎一篇小说的“梗概”后,我惊讶得合不拢嘴。
格兰特对西尔小姐说起自己退休后的计划:“有时候,我们的确痛恨某些人,几乎也想把他们杀了。……我想我会列一张清单,等到我变老之后,便准备开始点名,点出大约十个人,大家都必须付出相同的代价,然后我就可以安心地退休。”
再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无人生还》。
十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被引诱到德文郡沿海的小岛别墅里,晚餐时,一个隐蔽的声音指控他们掩盖了不为人知的犯罪事实。当晚,他们之中就有一人死亡。他们的主人没有露面。由于天气变化,这个小岛成了一个与世隔绝、充满凶险和幽闭恐怖的地方。他们都意识到杀手不仅就在他们中间,而且随时准备再次动手。紧张气氛逐步升级,狡猾的隐蔽杀手似乎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幸存者则力图比他先行一步……
最后,果真是无人生还。
而杀手,跟铁伊的格兰特一样,都属于公检法的,是个法官。
所以,当格兰特表达了他的愿望,我立即百度,搜索两人的创作年表。
《无人生还》,1939年。
《一张俊美的脸》,1950年。
所以,格兰特说的就是阿加莎的《无人生还》,但是从中并没有看出讥诮的成份,于是,我开始怀疑,阿加莎和铁伊难道真的闹过别扭,有过矛盾?
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