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颈鹿的爸爸
长颈鹿的爸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340
  • 关注人气:3,9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先令蜡烛》悬疑小说之两种

(2009-09-19 21:23: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暗香书影

首先,这书名起得有点草率,明星之死的背后,隐藏了很多罪恶的手,每个人都是嫌疑人,每个人都可能犯罪。女星的哥哥只是其中一个点,占的篇幅也不是很大,一先令蜡烛仅仅与女星的哥哥有关,却被当成了书名。可能是铁伊写到最后,也觉得自己的小说过于庞杂,实在想不到一个好的标题来概括每一个情节吧?而如果仅仅取个《女星之死》之类的标题,则过于流俗了,于是取了这么一个《一先令蜡烛》的标题,这书名够雅致,够阳春白雪,就是有点文不对题。

 

抛开书名不谈,单靠小说,确实值得一读,但是比之《法兰柴思事件》的社会深度,比之《博来·法拉先生》的悬疑,这本书就稍微有点逊色了。

任何悬疑小说都有一个通病,作者力图塑造一个高超的探长,到头来会发现,其实探长都很笨。对于连环谋杀案,探长总是在最后才抓住凶手,对单宗谋杀案,探长总是要走很多弯路才抓到凶手,有时候抓到凶手只是出于偶然。

比如格兰特探长是在理发的时候看到一本杂志,才想到了疑点。假如他不是在小说将近结尾的时候走进理发店,他可能永远都破不了案;假如他在小说一开头就走进理发店,那这小说就不存在了,或者仅仅是个短篇了。

这是所有悬疑小说的通病,对悬疑小说作家而言,这实在是个两难的困境。

 

在我看来,悬疑小说有两种,一种是为悬疑而悬疑,一种是为反映社会问题、表达作者反思的悬疑。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前者,之所以说是大部分,是因为她的作品我没有都看完,我只看了几十本,不知道在我没看的几十本里,有没有类似铁伊的作品。铁伊的小说大部分属于后者。

《时间的女儿》是通过一个推理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一桩历史悬案的看法;

《法兰柴思事件》只有一点点悬疑推理的影子,表达的其实是铁伊对媒体暴力、群众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反思;

《萍小姐的主意》更不是什么悬疑推理小说,她在小说中描摹了一些青春可爱的美少女,但是她们的求学生活很像集中营,就像时下经常见诸报端的一些夏令营、训练营,大人们觉得可以锻炼孩子,孩子们觉得苦不堪言。那所女校虽然有着光荣的传统,却也是压制人性的所在。

《博来·法拉先生》对社会的关注度要少一些,她写的只是一个离奇的故事,带点悬疑的味道。

《一先令蜡烛》更像阿加莎的作品,也缺乏了对社会的关照。但是有一点,又比之阿加莎要高明一些,在这本小说里,铁伊用一个悬疑故事,引领我们看尽了英格兰社会各个阶层的嘴脸,她几乎对每一个职业都揶揄、讽刺了一把,有明星,律师,星象学家,记者,宗教狂……甚至把小说中的警察也暗讽了好几次。由于有了这些,《一先令蜡烛》就不仅仅是本悬疑小说了。

 

我最初怀疑那个叫吉米的记者,按照我的阅读经验,假如他跟这案子一点关系,作者犯不着用这么多笔墨去处理他,所以我很是怀疑他才是杀手,杀人动机我都给他想好了,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为了报纸的销量。

不过这样一来,就跟《法兰柴思事件》差不多了。

 

我喜欢阿加莎的作品,也喜欢铁伊的。

阿加莎着力点在于对人性的刻画,铁伊的着力点在于对社会现实的关照。反观我自己的小说,更多的可能倾向于铁伊。《清明上河图》是对贪污腐败的痛恨揭露和反击,虽然是一种白日梦式的意淫;《人肉搜索》和《人肉搜索2.0无形杀》,光看书名就知道,是关照社会现实的作品;《杀人游戏之现场直播》是对媒体的生存困境的反思,主旨与《法兰柴思事件》有点相像,但是写作方法却跟阿加莎一脉相承。

 

阿加莎和铁伊都各有优点,我要做的是学习、糅合她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