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颈鹿的爸爸
长颈鹿的爸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340
  • 关注人气:3,9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业前的颠狂

(2007-08-14 22:05:59)
标签:

校园生活

 

所谓招聘,不过是和电视台的人随便聊聊;之后,他们便开始看我们的自荐材料。自荐材料的确能把一个人的大部分品质都表现出来,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人简历、学习成绩、实习成果、获奖情况等,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二,从自荐材料的厚度以及制作质量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水平以及其处世态度是炫世招摇还是朴实无华;当然,有的人材料做的好,只是出于一种完美主义倾向。

现在,电视台的人对一份厚达百页的自荐材料感起了兴趣:"这是谁的?制作这么精美,还用铜板纸印刷。"

"老师,是我的,"一个甜甜的声音涌了出来,使我耳膜一震:陈秋云!

"父母是干什么的?"

"都是工人。"

"哦,工资挺高的吧?"

"不高。"

"嗯。"

……

他们把我们的自荐材料看了一遍之后,让我们回去等消息,说打算找两三个人先去实习,最后定夺要谁去工作。以我在传播学院的三年半的经验看来,这种方式总令我不大放心,因为这样就制造了黑箱操作的机会,但是我们的命运永远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于是也就不再言语,一哄而散地回寝室。据王宁透露,何萍病了,而且是传染病。

三四天后的风很大,法国梧桐拼命地摇动着枝桠,要把那仅剩的几片倨傲的树叶抖落。 古信老师召集我们开了一次严肃的班会,主要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是严肃批评王宁、邢春蕾的所作所为,她们的举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一是极大程度地损害了校友的自尊心;

二是极大程度地损害了光华大学的光辉形象以及在场领导的面子;

三是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传播学院的美誉度,因为传播学生历来是以"能进能退,能屈能伸"而闻名于校园的。

基于以上三点,王宁、邢春蕾必须受到严厉的批评。在任何情况下,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或者是颗螺丝钉,或者是块砖头瓦片——所以每个人都必须不遗余力地维护集体的声誉,王宁、邢春蕾没有做到,那是她们的不幸。而我们则认为,王宁、邢春蕾的行为起码可以证明两点:

第一,如果说她们真的是见到领导心里发慌,则足以证明光华大学起码是传播学院的教育是失败的;

第二,如果不是心里发慌,则证明她们二人是英雄——向权力挑战是需要一定魄力的。

 

第二件事是关于"支边"名额的。所谓"支边""支援边疆建设"的简称,光华大学每年要派出六七名毕业生到甘肃边远山区支教一年。支边的同学一年后回来,就直接读研究生,不需要考试——如果没有这种优惠条件,估计也不会有人那么傻。

两三天后,林浩然、陈秋云相继报名,但是传播学院只有一个名额。古信觉得很难办了,大二暑假为去香港实习的事儿,陈秋云顶了林浩然,那时,为了弥补林浩然的损失,党组织让他顺利地入了党。现在,古信可没有其他什么调剂手段了呀!况且上次学生在校团委书记面前提意见说他经常搞黑箱操作!于是,古信干脆撇开不管,让他二人协调。

有的人说:"传播学院的学生个个是条龙,合起来就是条虫。"林浩然、陈秋云这两条龙现在聚在一起,围绕着彼此的利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结果是谁也不肯让步。难怪,谁愿意轻易放弃即将到嘴的肥肉?

 

古信老师讲的第三件事情是关于何萍的病。他说:"女孩子要懂得自尊、自重、自爱,不要平时瞎胡闹,到最后后悔都来不及。"

从古信那儿,我们得知何萍得的是爱滋病。我马上就想起了那个平安夜,我和雨盈去溜冰,之后去达林哈伯酒吧,我们看到何萍已喝得烂醉,正和一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举杯;大实习回来后,又有传闻说,何萍经常在外面鬼混,夜不归宿……似乎一切在这之前都有了征兆,而我当年在外滩握她手时,一切都还那么美好。

李葳鹏一脸严肃,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我心里却对之有了几分厌恶的感觉,如果不是他当年轻率地追求何萍既而又轻率地甩了人家,何萍也许就不会做出这种事情。http://img.users.51.la/773928.asp 

何萍回家了,后来由于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服了大量的安定,离开了这个喧嚣的尘世。

 

悬疑小说天涯连载:《皮下注射》每天更新: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04319.shtml#Bottom

电视台记者连番被杀,而且都遭到了拔舌、割喉的酷刑。是单纯的行凶报复还是变态的杀戮?警察涂海涛奉命展开调查,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心理困境,由于昔日的一次重大创伤,他的右臂麻木僵硬,行同废人。心理医生透露,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
  难道涂海涛疯了吗?疯子又怎能抽丝剥茧找出凶手?涂海涛面对着两个敌人,一个是变态杀手,一个是他自己。他必须战胜自己,直面过去,才能在最后关头一举擒获真凶。
  本文不仅仅是一篇悬疑小说,更重要的是,在行文中,将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等领域内的理论、原理涵盖进来,但是这种联系,并不牵强附会。甚至,每一个理论,都成为推动小说情节继续展开的助推器。

 

文字杀人游戏,测测看,你会怎么死http://blog.sina.com.cn/u/4b6f635301000a5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