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的大学复旦快活林时事报告火柴盒 |
我的第一感觉是光华园很大,我甚至有一次和李葳鹏在校园里迷了路。那次全怪我,从中可以看出我性格中固执的一面。刚入学我们去体检,从保健中心出来后,李葳鹏指出一条回寝室的路,我也指出一条,而且我的态度异常坚决,于是听我的。走着走着觉得不对劲,眼前的景象很生疏,我们硬着头皮往前走,最后去了食堂。难怪孔老夫子说:"食色,性也。"后来觉得光华园并不大,而且有种小家子气的味道。光华的建筑大多是四五十年代的作品,一个个长的像火柴盒,外观呈暗红色,也许是要增加些许历史的厚度吧。直到学校决定要进行所谓的远景规划,大部分宿舍楼都面临被拆除的命运,我才想起这些老建筑的好来。
在校园里走的时候,经常想起的是文革时期,从这座楼曾跳下哪个教授,那座楼又关过哪位名人。对死亡感起了兴趣,便想到了"快活林"。"快活林"是生命终结之处,我没有亲见,只是听说那里曾经有一片松树,而且枝干虬结,对于寻死者,那是快乐的天堂。只要用一条结实点儿的尼龙绳,在树上打个结,脖子一伸,垫脚石一蹬便万事大吉。一死百了,什么功名利禄升迁荣辱全都化为乌有。我曾不止一次地称赞这个名字取得好,"快活林"的确很快活。"快活林"后来不见了,被又一个火柴盒代替了。这座火柴盒就是现在的行政大楼,快活的光华人说这是一座"快活楼",如果把光华比作一个人,那么行政大楼便是它的大脑,向周身的神经末梢发号施令,拥有着极其显赫的权位。
在阳光明媚的冬季的一天,我看到了有人从文科大楼飘下来,那天我正去交钱,交一笔同学十分不乐意交的钱,这交钱的命令就是从这个大脑里发布出去,传达到院办公室,然后落实到每个学生。这笔钱有个非常冠冕堂皇的名字:时事报告费。所谓《时事报告》是一本薄薄的时事政治小册子,一年四本,每人要交十五元。
这个大脑很霸道,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就要让我们买东西,属于典型的"强买强卖"风格。但是,我们无法与之公平交易,因为权力至上,我们没有权力,我们就要吃亏。
其他文章:
电视台记者连番被杀,而且都遭到了拔舌、割喉的酷刑。是单纯的行凶报复还是变态的杀戮?警察涂海涛奉命展开调查,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心理困境,由于昔日的一次重大创伤,他的右臂麻木僵硬,行同废人。涂海涛面对着两个敌人,一个是变态杀手,一个是他自己。他必须战胜自己,直面过去,才能在最后关头一举擒获真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