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五子棋负责人顾炜专访

(2007-01-11 15:23:24)
分类: 五子棋

上海五子棋负责人顾炜专访

 

      顾炜,一个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专业棋手,上海五子棋的领军人物之一,在管理方面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在1999年5月-2005年5月的几年之间,顾炜的名字总是和一些比赛联系在一起,他先后策划、操办了如:上海“新春杯”五子棋大赛、“华义杯”五子棋有奖广场擂台赛、业余网络团体对抗赛、2000年沪日交流赛、“经纬杯”2002上海五子棋名人邀请赛等一系列比赛、活动。

 

    叶子:你曾经说自己投入五子棋是一种偶然,是偶然还是必然?

 

    顾炜:说是偶然,可能也有必然的因素吧。1996年的夏天我刚进大学,准备在暑期去上海著名的英语角:人民公园好好锻炼一下口语能力。

 

    冥冥之中莫不有天意,在我第三次去的时侯,那天特别热,我想早点回家。在走之前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眼,就这一眼,让我看见了1个人正在人群中摆弄棋子。那时人民公园也有下围棋的,我有些好奇,就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少年时代新闻中关于聂旋风的报道,让我对围棋始终有好感,感觉黑白世界中的人大都是能挽狂澜于即倒的英雄。
   
    我见这个人把黑棋的第一手下在天元,就疑惑地问:是围棋还是五子棋?他回答是五子棋,并问我是否愿意下几局?后来才知道这个正在摆弄棋子的人就是上海五子棋界最早创建人之一的李北峰先生。

 

    叶子:你和他这几局的结果战绩如何?

 

    顾炜:大概是4:6吧,北峰先生还让了我一些。其实我在高中时候已经是五子棋全校第二了,那威先生和彭建国先生的《电视讲座初级版本》对我影响很大,也是我舍弃围棋而投身五子棋的因素之一吧。

 

    几局手谈之后,我知道自己的实力与李北峰先生差距很大,他约我下周继续来,并告之下周将有一位“上海第一”的选手来和我交流,后来才知道这个“上海第一”的棋手就是李洪斌。

 

    我之所以说偶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李北峰他们的活动本来是在虹口公园搞,后来因为公园办冰灯展,门票太贵,所以暂时迁移到人民公园。如果没有这两个偶然因素,也就没有今天五子棋的顾炜。人生就象白驹过隙一样啊,一晃已经过去九年了!
 
    叶子:我把你整个五子棋生涯分为两个部分来看,一是棋手,二是五子棋事业的推广与管理者,不知道这样是否准确?

 

    顾炜:是的,非常准确,如果五子棋今后能稳定发展,我想,我更愿意做一名棋手。

 

    叶子:为什么?

 

    顾炜:我进入连珠世界最初的目的就是想做一个优秀的棋手,我希望自己能充分地探索和享受连珠带给我的乐趣;而五子棋的推广和管理,则是一个应时而生,顺势而为的工作,或者说是尽自己的一份义务和能力。

 

    叶子:你理解的连珠的乐趣是什么?

 

    顾炜:连珠的乐趣并不仅仅是技术探索和实战,我理解的连珠的内在真谛是:师无定法,一切自然。

 

    叶子:做管理者跟做棋手不一样,要操心很多琐碎的事情吧?

 

    顾炜:管理者和棋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时可能还有冲突或矛盾的地方。前者要对问题进行宏观的思考,比如事物整体的发展和组织的趋向;而棋手考虑的除了技术的因素以外,更多的是个人的一些东西。而我个人来讲,我非常注意管理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转变问题,因为我同时还是一名棋手。
 
    叶子:当你作为棋手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来做五子棋事业时,你怎么来协调这二者的关系?
 
    顾炜:重点在管理者,此后再考虑棋手身份,这样可以减少矛盾。

 

    叶子:你父亲很支持你做五子棋事业吧?

 

    顾炜:起初是反对的后来看见的确不是在胡闹,也就默许了。没有我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确实不能坚持到今天。这方面的事比较琐碎,也不好详谈什么,我只说一点吧,每周六,我基本上都要去会员活动地方,很多年了,都这样,家里人没有说过我。还有大的节假日,协会举办比赛,我都要去忙,尤其是现在的上海名人邀请赛,工作量很大,经常赛前就非常忙碌了,但家人都能理解我。

 

    叶子:你爱人她喜欢五子棋吗?

 

    顾炜:她?更喜欢我吧,五子棋会令她皱眉的,哈哈哈……

 

    叶子:听说你还喜欢文学?

 

    顾炜:是的,很喜欢,偶尔也动动笔,多数是散文。不过,自从着手五子棋行政事务以来,已经很多时间没动笔了,也是一种遗憾吧。

 

    叶子:你认为中国五子棋的发展目前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 

 

    顾炜: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也是我正在思考的东西。中国五子棋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处在了又一个瓶颈期,困惑中国五子棋的问题有不少,但目前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中国五子棋依然没有实现市场化。在国家关注和扶持相当有限的前提下(从趋势上来看,国家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金),一个不能盈利的棋种如何能够持久发展?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五子人思考和探讨。

 

    第二点: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士太少。现在投身管理的人虽然比以前多,但从总人数上来说,还是少。没有组织管理者,一项竞技类运动就无法合理开展。同时,专门从事五子棋商业组织管理的绝无仅有,绝大多数的都是非专业组织管理者,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

 

    第三点:各地组织的权威性不高,合作性低。很多地方的组织是依靠一些人或者个别人的权威在维系,组织本身的权威性不高,各个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很少。我认为,合作并不一定是指简单地联合办比赛,还应当有其它更广泛的范畴。

 

    第四点:中国五子棋运转这么多年,行业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五子棋是属于民间的,因此,应当、也必需有个行业规范来保障五子棋的合理运作。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存在,如:后备力量不充分;推广普及力度还有待加强;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网络),虚幻繁荣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等等,但我认为这四点是重中之重。

 

    叶子:中国五子棋实现市场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顾炜:目前很多棋手,包括组织者对五子棋的发展和存在问题认识不清。我认为,如果中国五子棋要想真正市场化,有两点是当务之急:

 

    第一点:各地组织要鄙弃狭隘的地域观念和私人观念,大家要抱成团,要聚力而不是拆台。

 

    第二点:必须要形成行业规范,不做到这两点,恐怕中国五子棋的市场化道路就还会遥遥无期,不过个别地域或许还是有可能的。
 
    叶子:这里所说的个别地域具体是指哪些地区?

 

    顾炜:目前还不好说,不过我想应该能看到的。我觉得市场化不是一句口号,是需要一系列的过程和努力的。当然,我们心也不能太急,现在五子棋最需要的是理性、务实的发展。

 

    叶子:中国棋院对五子棋的支持,取决于五子棋的发展情况,是吗?

 

    顾炜:这个说法我同意一半,虽说中国棋院对项目的支持是看这个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但是,中国棋院毕竟不会给五子棋太多的投入和关注。

 

    中国棋院和地方棋院主要任务是三棋一牌,其他的群众健身类运动,只能归入休闲运动。社会现在是市场经济,棋院不可能给你市场,对吧?而且五子棋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和围棋争夺市场的嫌疑。

 

    所以,我一直希望大家要看清楚这个问题:五子棋的出路,第一在于我们自己;第二是在于市场。现在中国棋院之所以比以前关注五子棋,就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但是,即便五子棋立项,也只能说明五子棋作为一种竞技类棋种了,并不能改变它本身的先天不足。

 

    不把这些问题看清楚、看透彻,只看到中国棋院对五子棋的关注程度比以前大了的表面现象,就以为五子棋有希望了,这是不全面的。

 

    叶子:你认为五子棋先天不足的因素在哪里?

 

    顾炜:一是中国对五子棋的定位历来不高;二是人们对五子棋的观念历来属于游戏或者小孩子玩意;三是对体现五子棋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的东西发掘的不多;四是和围棋同属黑白棋种,围棋比五子棋有更佳的人气。

 

    叶子:作为上海五子棋的第一代棋手,你们在探索商业五子棋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收获吗?

 

    顾炜:走商业化的道路,上海用了10年时间摸索,考虑或尝试了很多方法,有成功有挫折,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因为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能力有限,做的还很不够,但是我认为走商业化的道路是五子棋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叶子:就目前中国五子棋的现状,你认为五子连珠的规则有必要修改吗? 如果有必要修改,那么,在规则改良和技术研究这两个问题上,谁的意义更大一些?
  
    顾炜:目前,中国五子棋的现状是倒金字塔,越到上面人越看的见,而做拓展爱好者工作的人很少。从绝对人数来看,中国五子棋的人口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因此,就这个角度看,没有必要修改规则

 

    规则的修改可能对水平高的棋手适用,他们也能尽快适应,但对推广普及是不利的。如果一定有修改的那天,我觉得规则的修改意义更大一些。

 

    叶子:如果五子棋的规则和技术需要改革的话,会朝着休闲文化的领域发展吗?
 
    顾炜:因为规则的修改要考虑到合理性、科学性、严谨性和长久性,同时要照顾到适应的人群。我认为今后的规则修改要顾及推广普及的因素。因为五子棋人口会不断地增加,规则不能大动。

 

    文化休闲是需要兼顾的,否则就谈不上照顾大众。我认为今后可以采取多级规则制度,这样或许能更合理些。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专业棋手,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
   
    叶子:上海五子棋发展到现在,已有了一支基本稳定的队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值得我们总结或反思的东西?

 

    顾炜:有很多。不过我想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负责人队伍的稳定和团结,大家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经验,也是曾经的教训。

 

    叶子:日本五子棋有棋手“老龄化”问题,而我们却几乎没有四十岁以上的参赛棋手,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顾炜:我们很多人看到的日本棋手“老龄化”实际上只是一个表象 ,他们的老龄化主要集中在高段位,这同日本的段位制度有关。日本连珠社在几年前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目前正在逐步改进,如果大家关注最近日本连珠界的赛事消息,就会发现很多年轻人的名字出现在了各大赛事中。

 

    我们四十岁以上的棋手少,这既同五子棋在我国发展时间短有关,也跟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大多致力于工作和家庭,精力已经分散太多有关,你如何还能指望他继续参加五子棋的赛事呢?这个现象是经济型社会的必然产物吧。
  
    叶子:这部分棋手的经验和影响是五子棋事业的宝贵财富,能不能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为这部份棋手参加比赛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顾炜:现在的社会是市场化经济,也是功利主义占上风的社会,这也是一种趋势,将长时期存在。目前来讲,无法做到提供物质条件来保证这部分棋手来参赛。

 

    确实,我同意你说的,这些棋手的经验和影响对五子棋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但是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应该接受现实,更多的瞩目未来,五子棋的过去是我们创造,未来将由新人创造,他们的智慧一定胜过我们,或许这样想的话,我们心中的感慨会少点,心中的伤痛也会少点。

 

    叶子:你最欣赏的棋手是谁?

 

    顾炜:如果除了自己的话,最欣赏李洪斌和张进宇。张进宇和李洪斌对棋的理解和我不是一个模式,他们一刚一柔,恰好能让我从中领悟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叶子:众多的年轻棋手中你看好哪一位?

 

    顾炜:朱建峰,他的棋具有灵性,这不是单纯的刻苦就能达到的。当然有些棋手也有灵性,却缺乏恒心,朱建峰就具备这点。他如果能再刻苦些,前途不可限量。现在优秀的年轻棋手有不少,今后的棋坛会逐渐成为他们的天下。

   

    叶子:想对现在的年轻棋手们说点什么吗?
 
    顾炜:希望年轻棋手在钻研和提高的同时,能为五子棋的普及推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名棋手的可贵之处不仅仅不在于他的棋力有多强大,还在于他为这个棋种的推广作了多少工作,在这一点上,山口真琴和我持相同的观点。李洪斌、崔悦他们这种坚持推广五子棋的精神的确难能可贵,值得每一个年轻棋手学习。另外年轻棋手应该加强个人素养,棋手最重要的是良好的棋品,技术其次。

 

    叶子:假设有这样一个学生,因为热爱五子棋而不惜慌废学业来进行研究,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顾炜:回去,读你的书!连生存都不能解决,如何学五子棋 ?
 
    叶子:你怎么评价你自己?
 
    顾炜:作为棋手,我对自己很满意,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连珠带给我的乐趣;最大的遗憾是,由于工作越来越忙,加上自己不刻苦,我的棋力有可能会越来越弱。但我相信一点:上海和各地的五子棋组织在大家的努力下,会一同进步,中国的五子棋将会越来越强大。
 

    做一个站在前台的优秀棋手?还是做一个发展五子棋所需要的幕后英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这个古老的命题会让顾炜困惑吗?顾炜的回答是:象日本的早川嘉美一样,既是连珠合格的组织管理者,又同时是一名优秀的棋手。

 

    希望上海五子棋更加繁荣,祝顾炜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顾炜简介:

    1996年     接触现代五子棋。
    1997年     开始从事上海五子棋运动发展性工作,上海第一代棋手和坚定的推广者。
    1998年1月  获第一届“团结杯”十强赛季军;
    1998年5月  参加在廊坊举办的全国友好城市团体赛,获团体第三名;
    1998年8月  获“青云战”冠军;
    1998年10月获第二届“友情杯”邀请赛冠军。
    2000年2月  获上海“新春杯”五子棋大赛亚军;
    2000年7月  参加镇江地区举办的“林机杯”五子棋大赛,获A组第5名。
    2001年12月与罗锦伟、李洪斌共同创建中华连珠网。
    2002年5月  获“经纬杯”2002年上海五子棋名人邀请赛季军;
    2002年10月获首届“王座战”上海五子棋段位棋手大赛亚军。
    2004年12月获上海五子棋第一届联赛亚军。
    2005年2月  获第三届“团结杯”上海五子棋十强赛冠军;
    2005年5月  获“经纬杯”第三届上海连珠名人邀请赛第8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锐朱建锋
后一篇:快刀李洪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