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牵手乐视引发互联网电视版权“甲午大战”

标签:
牌照第一案阿里nbait |
分类: 【挨踢乱弹】 |
2014年,农历甲午年,也是智能电视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内容争夺成为智能电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甲午大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为了NBA,百视通与乐视掐架
2月27日,乐视与NBA达成长期合作,成为“NBA中国官方互联网电视播出合作伙伴”,锁定NBA互联网电视版权,在超级电视和乐视盒子播出NBA赛事,在乐视对NBA赛事的权益上,不少媒体出现了“独家”的字眼。
“独家”不仅惹怒NBA,还牵出一个“百视通”。百视通上周五发布公告称,百视通享有NBA在IPTV领域中国大陆唯一授权及互联网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播出权。还隐晦的指责,媒体报道乐视获得NBA“独家”互联网电视版权的消息与事实严重不符。
随后,乐视也发出澄清公告,确认享有NBA互联网电视版权并非独家。
3月4日,百视通联合迅雷发布一款机顶盒产品“红雷盒子”,主打NBA高清直播,售价为399元。红雷盒子主要使用百视通的视频内容,称拥有超过40万小时的影视资源以及国内最强的NBA赛事转播服务,每天最多14场比赛,每年能够超过1300场。
不过,百视通的“盒子”被指侵权。NBA中国通过官方发表声明称,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一款机顶盒产品,宣称该机顶盒产品可用于观看NBA赛事直播及相关节目,并使用含有NBA知识产权的内容进行有关该机顶盒产品的宣传。这样的行为未经NBA中国授权,已侵犯了NBA中国的合法权益。
实际上,目前无论是智能盒子还是智能电视,硬件都不是厂商们最大的卖点。因为这些东西可以通过设备的改进去完善,能够被称为核心竞争力的,还是那些基于平台的应用和内容。而在中国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NBA体育赛事则不可避免地成为竞争焦点。乐视与百视通关于NBA版权的争夺,让NBA方面更加懂得中国版权环境,更加重视互联网大屏端版权的价值。而乐视在这无关对错的争夺中,让更多的用户知道了:看NBA,上乐视超级电视。
智能电视领域演绎“内容为王”
早在2011年,业界就开始关注互联网电视版权。2011年7月份,乐视网起诉ST精伦生产销售的精伦H3家庭多媒体中心机器提供《画皮》、《将爱情进行到底》、《观音山》等超过150部影片的在线播放权,侵犯了乐视网对这些影视剧的独家IPTV版权,市场价值超过2000万元。最后以乐视胜诉告终。这一案件被称为“互联网电视版权第一案”,让行业开始关注互联网电视版权。
不过,当时对互联网电视版权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机顶盒端。一方面是因为内容还不是电视的卖点,传统电视厂商在推销自己的电视产品时,总是宣扬屏幕有多好,色彩有多棒,品牌多么值得信赖。另一方面,传统电视只是一个电视台的播出终端,电视只是一个硬件产品,为用户提供的内容其实是同质化的。
2013年以来,随着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公司进军电视产业,以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思维,软件、内容和应用成为企业向用户推广产品时必须强调的优势。其中内容版权也从网络视频领域转移到智能电视领域。
乐视引以为傲的是乐视网TV版为超级电视提供的海量版权库,包括100000多集电视剧,5000多部电影,1000多部1080P电影、3D电影,还有其播控平台CNTV 130万小时点播节目内容。让用户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喜好“点着看”。
TCL也拉来了爱奇艺,来宣传其对内容的整合能力。爱奇艺的各种电影大片,热播电视剧,综艺娱乐、少儿动漫等,成为联合品牌的重要看点。
创维与阿里合作的酷开电视也对其海量的内容推崇备至,酷开影视整合了华数传媒、优朋高清、爱奇艺等多家视频网站的正版节目内容。包括有电影、电视剧、综艺、新闻、娱乐等各类节目。
乐视于2012年拿下了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二季独家网络版权,而爱奇艺在2013年底拿下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独家版权之后,乐视遂以4500万成为《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合作伙伴,乐视TV获得节目播出时的广告、节目内容设计产品展示、解说配音并以字幕展现等权益,并作为内容的一部分,在电视、PC、移动终端等平台上进行播出。
现在,又有广电系劲旅百视通牵手迅雷进入智能电视领域,这个“甲午”年的互联网电视版权战事大幕启开。
可以预见,随着智能电视的前景逐渐明晰,传统企业也纷纷向智能电视转型,广电系也不耐寂寞匆忙上路。内容将是各方争夺的焦点,这不仅包括体育、综艺,还有影视剧,娱乐、音乐、动漫等。
当然,内容,并不是智能电视市场各方势力争夺的最终目标,他们锁定的是价值千亿的市场。Display 研究数据表明, 2015年智能电视销量增长将超过90%,达到6000万台。传统电视厂商,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百视通等IPTV牌照方,也许还有其他势力参与到这场千亿市场的争夺中。
大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