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学论文 |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作用与教师适应性思考
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革
教师、媒体、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传统教育中,学校是主要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学环境仅限于课堂和书本,比较单一,由此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和普及,学校的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网络教学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是:教学时间可以时空分离、师生可以分离、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开放。因此随着网络环境的形成,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功能作用
通过对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环境的建立对教学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教学内容的扩展。通过网络,教学内容已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可以获得书本以外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学得更灵活丰富。
3)学习方式的变化。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变化,与传统的教师教学相比教师的功能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教师的教学空间不再限于讲台、黑板,而是扩展到了更大的网络空间。
(2)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具体来说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积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创造学生主体参与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服务。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指导、督学、助学等方面。
●引导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向导”和“引路人”。教师要按照大纲的、教材的要求,驾驭课堂的方向,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创新,敢于提出与众不同,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导就是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谋”。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参加讨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方法。
●督学就是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加以监督和引导,建立健康的网络道德观。
●助学就是帮助学生获取所需信息、解疑答惑。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师如何适应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下,教师给人的形象是知识的传播者,靠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粉笔打天下。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师作用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教师受传统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的熏陶时日太久,因此教师要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作用,是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笔者就如何培养教师网络教育的适应性问题提几点看法:
1、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是教师适应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思想基础。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认识、看法、观点和主张的总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其教学思想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教师如果没有形成先进的教学观和教学思想,没有对网络教学过程的理解、深思、探索、交流,那么其网络教学行为必定是课堂教学在网络上的搬家。当代教师应努力学习诸如主体教育思想、自主学习理论、独立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
2、转变观念是教师适应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前提。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教师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宗旨,而不是要求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权威说教。为此,在网络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真正实现上述角色的转换并完全进入到新的角色之中,必须实现两个主体的转变:
一是实现从教学主体向导学主体的转变。如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作用和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这就需要教师迅速发生转变,以适应这种变化。既教师不能在此扮演传统教学中那种信息主要提供者的角色,而要转变为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的导学者。因为在网络学习中,网络系统所能存储、提供的信息不论是在量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都要优于教师。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正确、有效的使用这些信息解决课程教学以及解决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网络谜航、网络道德缺失等问题。
二是实现权威主体向平等主体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在拥有资源方面是平等的。同时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中教师必须确认自己和学生一样也是一个学习者,他获取知识的 源泉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还要靠从与学生交流学习中获取。
3、提高网络教学能力是教师适应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技能要求。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的技能基本要求有: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校园网操作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远程教学技能。
●校园网操作技能: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基本操作软件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教学软件的制作方法。
●远程教学技能:教师应该学会网络查询、网络通讯、网上进行教学的方法。内容包括,能编制网页,能制作Flash网页动画。能开展网上教学、网上答疑、通过E-MAIL批改作业,利用BBS和远程会议系统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等。
4、加深对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的认识是教师适应网络教学的关键。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行为具有主动性、交互性、创造性特征,学习过程具有非线性、有选择性、自主性等特点。这些特征、特点体现在不同学生身上又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作为教师必须提高对网络教育的研究能力,加深对网络学习和教学规律的认识,转换教学行为和方式方法,才能真正适应网络教学,实现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