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六:透支的生态,无奈的灾害
(2016-09-07 18:09:15)分类: 环保呐喊 |
蒋高明
本文载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生态六讲》,2016
其次,水电站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作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龙江长约600公里,其中甘肃境内450公里。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天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电部门自然看好了这样的水利条件,于是,大量修水电站,较少考虑上游生态退化、泥石流易发的问题。整个白龙江地区处在多个地震带交汇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修建水电站、沿岸采矿,更加重了土壤松动。
沿白龙江每条支流行走,都会看到大大小小的水电站。相关资料和专家实地考察证实,白龙江两岸共建有上千座水电站,这些水电站装机容量不等,大的在20-30万千瓦左右,小一些的则为0.5-0.6万千瓦,而更多的是几百千瓦的水电站。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白龙江都在修建水电站,几乎与森林砍伐同步进行。
修建水电站与生态保护常常发生矛盾,那些最初规划或是已经成型的林地,在修建水电站时常被破坏,而林业部门与水利部门交涉的结果也不理想。由于大部分水电站是通过招商引资修建的,有当地政府的批文、有环境评估报告,虽然“林水之争”的摩擦不断,但最终都是生态保护让位于水电开发。
从2003年至2007年,舟曲共有53个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签订合同,其中41个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已建成或在建,另外12个马上就要开展前期工作,这些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占全县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80%以上。据估计,上述41个在建或已建的水电站工程合计弃渣达3834.8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预测量达74.9万吨。修建水电站后,山体被水浸泡松软,水电站附近随时都会发生滑坡。另外,修建水电站挖沙后,整个河床弃满乱石,一旦发生暴雨,这些石头会被洪水裹挟,形成巨大的杀伤力。
最后说一下侵占河道造成的危害。尽管泥石流、滑坡灾难已经引起了当地人的警惕,但城市规划缺失,河道乱占、乱建甚至抢建,交钱就建的现象并没因大自然的警告而停止。舟曲地方狭窄,两山夹一江,整个盆地仅12平方公里。数十年来人口急剧增长,而在地域面积无法增加的前提下,所能挤占的地方只有河道了。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河道是舟曲县城唯一能够扩张的地方,开发商就在那里盖房,一些人在河道里建起了小洋楼。此次洪水经过的月圆村、东街村和东关村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恰是河水流经的地方,那里的房地产业曾经相当火爆。
舟曲县一卖山,二卖水,三卖河道,最终酿成泥石流灾难,这是全国生态灾难的一个缩影。舟曲泥石流灾难发生后,全国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万处,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山多坡陡的省市,类似于舟曲的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数以万计。
有钱人的“金山银山”,不如老百姓的青山绿水。当环境灾难来临时,受害的是当地老百姓,舟曲之痛,实乃为生态环境之痛,我们不能再干那些为经济增长而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傻事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100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