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县域经济报:永不消失的塑料

分类: 环保呐喊 |
[转载]中国县域经济报:永不消失的塑料
农村垃圾严重增多了,尤其白色污染很严重。
倒退三四十年,农村是很少垃圾的。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也没有农膜,唯有动物和人的排泄物,勤快的农民都要捡起来,放在猪圈里作为肥料。当年有一种农活就叫拾粪,几乎每一个农户家里都有拾粪的工具,沂蒙山人管这种棉槐条编的农具叫粪箕子。
如今,人和动物的粪便明显比过去少了,但严重增多的是各种垃圾。
最多的是地膜残留物。每年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如西瓜、花生、黄烟、土豆等时,大量使用地膜,这些地膜非常薄,没有回收利用价值。庄稼收割后,有些勤快的农民将地膜捡起来堆放在地头,有些地膜就残留在地里。有时候地头上杂草多了,农民在烧杂草的时候,也会连着地膜一起烧,释放出严重的致癌物。
有人试图研究可降解的塑料膜,但肉眼看不见了,是否有些污染物进入了土壤或空气呢?从源头治理白色污染才是正道。
其次是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包装物,也几乎都是塑料类制品。
第三是各种食品的包装物,包括各种饮料瓶、矿泉水瓶、牛奶瓶、方便面袋、薯条袋等,几乎村民从商店里买来的所有食物都是各种塑料包装的,即使香烟,外面也有一层膜。
第四是各种塑料袋。城里的超市对塑料袋实施限塑令,但那些被限制的塑料袋全部进入乡村,现在农民赶集买卖东西,根本没有带包带筐的习惯了,到处都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集散后,地面上的塑料袋遮盖地面,由于没有人打扫,这些垃圾袋借助风或雨水的力量,进入河流或沟渠。
第五是村民的各种生活垃圾。旧衣服烂鞋袜,废旧的塑料桶,墩布头与塑料把,加上烂菜叶与废纸片,这些垃圾有些被村民倾倒在沟渠内,刮风下雨后再冲到下游去。
值得庆幸的是,为治理农村垃圾问题,政府开始付出努力。蒋家庄增加了很多垃圾箱,镇政府为两个村民常年发工资收集垃圾,这些垃圾被运到镇上,然后再转运到县上集中处理,或填埋或焚烧,有人管这种模式叫“垃圾进城”。
尽管如此,由于垃圾源源不断地进入农村,进城的垃圾远远少于进村的垃圾,且政府处理的是村民的生活垃圾,垃圾围村似改进不大,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大量白色垃圾仍然得不到有效处理。
曾经美丽的乡村,因垃圾包围而失去光彩,逐渐变成没有人气的地方。农村精英纷纷离开农村,试图永远离开这垃圾包围的地方!
http://www.xyshjj.cn/bz/UploadFiles_7455/201510/2015101618213422.gif
赵国品 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93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