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一:关于粮食十一连增的几个问题
 (2014-12-14 18:05:30)
	
			
					(2014-12-14 18:05:30)		| 标签: 军事 | 分类: 建言新农村 | 
中国的粮食产量:来自粮食消费的证据
理论上讲,一国总的粮食产量应该总是与该国对本国生产粮食的总使用量相等。大部分的粮食产出是直接的食品和饲料用粮。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如中国的人口)从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结构变化成以肉食为基础的时候,产出的粮食中将有更大比例用于饲料消费。其他的粮食使用包括工业用粮(例如用于生物燃料的生产)、库存变化、净出口、以及留种和损耗。
因此,用粮食的使用和消费量来表示的总粮食产量可以表达为以下形式:
国内粮食产量的总使用量=直接的食品消费+ 饲料消费+ 工业消费 + 库存变化+ 净出口 +留种和损耗
报告的粮食产量和估计的粮食总使用量之间难免存在一些统计偏差。然而,统计的偏差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小范围内、并且随机分布于各年中。我们不应该预期两个序列间出现或正、或负的系统性的偏离。下面的部分解释我们如何估计中国的总粮食消费量。
食品和饲料用粮。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城市和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数据包括大米、食用油、肉类以及其他食物摄取的人均消费量。文献中已经有研究建立了适用于中国的将肉、蛋、水产品以及奶制品转换为粮食当量的转换系数。例如,梁书民和孙庆珍的研究中,1千克的猪肉相当于4.6千克的粮食(见表一的来源)。综合这些数据,我们估计中国食品和饲料用粮总量。表一解释了我们是如何对2012年的粮食消费量进行估计的。
表一、食品和饲料用粮,2012年
| 城市 | 农村 | 转换系数 | |
| 人均消费(千克) | |||
| 
粮食  | 78.8 | 164.3 | 1-1.1 | 
| 食用油 | 9.1 | 7.8 | 4.6-6.5 | 
| 猪肉 | 21.2 | 14.5 | 4.6 | 
| 牛羊肉 | 3.7 | 1.9 | 3.65-4.6 | 
| 禽类 | 10.8 | 4.5 | 3.2 | 
| 蛋 | 10.5 | 5.9 | 3.6 | 
| 水产品 | 15.2 | 5.4 | 2 | 
| 奶制品 | 14.0 | 5.0 | 0.2-1.2 | 
| 酒 | 6.9 | 10.0 | 0.72 | 
| 外出进食(粮食当量) | 117.6 | 1 | |
| 人均粮食消费加总(千克) | 485 | 348 | |
| 总人口(亿) | 7.12 | 6.42 | |
| 全国食品和饲料用粮总量(亿吨) | 3.453 | 2.234 | 
数据来源:城市与农村各种食品消费引自《中国家庭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转换系数引自梁书民、孙庆珍,《中国食物消费与供给中长期预测》,中国食物与营养 2:37-401 (2006)。估计城市外出进食的粮食消费时假定消费量与购买食物的货币支出成比例。
工业消费。《英国石油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13》提供了2001年到2012年中国酒精的产量。在2012年,中国生产了170万吨的酒精。[9] 假设中国粮食投入-酒精产出比与美国一致,中国2012年在生物燃料生产上的粮食消费的估计值为720万吨。
库存变动与净出口。美国农业部(USDA)发表了中国粮食储量(包括大米、小麦、粗粮等),这可以用来计算年库存的变化(即年末与年初的粮食储量之差)。[10]净出口为出口减进口。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数据引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包括谷物、大豆、和食用油的进口和出口。[11]
留种和损耗。留种是将粮食作为后续生产循环的投入。根据中国《国家农业成本收益统计汇编》,留种占到中国年粮食产量的2%。[12]没有官方关于粮食损耗的数据,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廖永松的估计,中国大概有2%的粮食耗损于储存、运输、以及加工过程中。[13]我们在估计中假设留种和损耗为粮食总产量的5%。
国内产粮的总使用量。表二报告国内产粮在一些年份的的总消费量。图表二比较了1981年到2012年间我们估计的粮食总使用量和官方的粮食产量。
  
| 1981 | 1990 | 2000 | 2010 | 2012 | |
| 粮食使用 | |||||
| 食品与饲料 | 327 | 420 | 500 | 553 | 569 | 
| 工业用粮 | 0 | 0 | 0 | 7 | 7 | 
| 库存变化 | -8 | 15 | -18 | 6 | 8 | 
| 净出口 | -13 | -14 | -10 | -103 | -125 | 
| 留种与损耗 | 16 | 22 | 25 | 24 | 24 | 
| 总粮食使用 | 322 | 443 | 497 | 487 | 482 | 
| 官方产量 | 325 | 446 | 462 | 546 | 590 | 
| 差异率(%) | 0.8 | 0.7 | -7.0 | 12.1 | 22.2 | 
数据来源:见表一的数据来源预计“中国粮食产量:来自粮食消费量的证据”一节的正文。差异率的定义是官方粮食产量与粮食总消费量估计值之差除以估计粮食总消费量估计值。正/负的差异率表示官方粮食产量高于/低于粮食总消费量估计值。
图表一、粮食产量和国内产粮总使用量,1981-2012(百万吨)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