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大旱,再不能临渴掘井

(2010-03-28 20:34:54)
标签:

西南大旱

农田水利建设

临渴掘井

杂谈

分类: 环保呐喊
反思大旱,再不能临渴掘井
蒋高明
2010年03月27日 08:49新京报 】 打印 共有评论18

■ 视点

        建议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干旱制约农业的严重教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排除13亿人吃饭问题的后顾之忧。

        连日来,西南大旱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严重旱情已导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613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2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旱灾警示我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工程性缺水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善。

        的确,严重旱情充分暴露了几十年来农田基本建设的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国家曾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首位。以水库为例,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水库8.58万座,总库容5800多亿立方米。然而,这些水库95%以上是1977年以前完成建设的。最近30年来修建的水库不到4300座,平均每年只修建水库143座。“人造天河”红旗渠,横跨110多公里的“汉北河”等大型水利工程,也都是30年前建设的。

        目前,农田水利严重滞后的现状让人担忧。去年10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由于水利设施跟不上,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农田面积的48%,只好“靠天吃饭”。显然,目前的农业是在吃过去的老本。

        30年前的“联产承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由于片面追求GDP,轻视农业的基础地位,现在农业生产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了。由于地块被分割成了“豆腐块”,在一些丘陵地或山地,大型农机具施展不开,种地重又回到了畜力甚至人力,而且种地的多是妇女和老人;由于水利基本设施多年失修,灌溉无望,不少地区的农业重新回到了“靠天吃饭”。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控制农业命运的水库被承包出去搞网箱养鱼,或搞旅游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因为承包,干旱季节农田急需灌溉时水库不放水,而雨季不需要水时却放水,水库蓄水抗旱的功能被排在了末位。甚至,即使水库有水,由于排灌渠道被毁,水路也不畅通。近30年来,没有人考虑到渠道作用,不是被截断就是被填埋,或退化成污水沟。

        干旱是自然现象,但在目前人类掌控的科学技术面前,这已不是不能克服的难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对此应常抓不懈,不能临渴掘井。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教训,将大小水库从承包人手里收回国有,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排除13亿人吃饭问题的后顾之忧。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614
相关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images/t11.gif西南大旱,我们该庆幸!
http://www.sciencenet.cn/images/t11.gif[转载]美国国防部6年前预测西南大旱 中国专家否认
http://www.sciencenet.cn/images/t11.gif[转载]国外6年前已预测到西南大旱?
http://www.sciencenet.cn/images/t11.gif[转载]西南大旱引发学界“南旱北涝”之争
http://www.sciencenet.cn/images/t11.gif西南大旱:被忽视的旱灾警报
http://www.sciencenet.cn/images/t11.gif6年前美国对中国西南大旱预测不是科研报告
http://www.sciencenet.cn/images/t11.gif[转载]西南大旱有没有“人祸”因素
http://www.sciencenet.cn/images/t11.gif[转载]西南大旱:2010-2011可能发生8级地震
http://www.sciencenet.cn/images/t11.gif西南大旱对当地能源消费的现实影响与未来展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