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
今天一天在清华度过。上午十点带我的学生、清华毕业的李霄去见他的老师,严格来讲是他带我去见清华老师,这里他认识的人比我多。我们在山东的试验需要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参数,植物所没有相关仪器。李霄联系好了他的母校。但作为他的导师,我还是要和他的老师当面说一下得好。
生命学院微生物专业的陈老师接待了我们。人家非常大方,需要帮助,好说;至于费用,如果是学生自己来做,好说好说,少了就不收了。清华真得很大气呢。
但与陈老师毕竟是隔行,相同的话题不多,谈了些客套话,请陈老师关照学生的试验云云。然后我和李霄去找生命学院生态专业的黄大明老师。黄老师是李霄本科毕业指导老师。
我与黄老师是老朋友了,彼此聊了很多、很开心。中午黄老师请我们师徒两个吃午饭。
下午三点,到新斋(人文学院所在的楼)做报告《中国生态学家何时停止超英赶美?》(讲座内容及其评论参加刘华杰教授的今天的科学网博文)。科学网网友,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蒋劲松老师,在科学网上还专门发过海报呢,这次报告是受蒋老师之邀来的。
大约四五十人的会议室,收拾得很干净。起初以为是一些硕士生或本科生来听,想不到学院许多教授来了。在演讲的1.5小时里还没有感觉到,在讨论时,自报家门的时候,竟然遇到许多熟悉的博友。本家蒋老师自不必说,评论人北大的刘华杰教授、清华人文学院的刘立教授都是我熟悉的博友。
还有几位,由于初次见面,记不清名字。谈论得非常热烈。有许多话题,感觉到能够讨论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尽管我还是听不懂一些哲学词汇。
北大的刘华杰教授给予讲座以很高的评论,有些受宠若惊。我与刘教授,只是在各种媒体上见面,熟悉名字,面对面还是第一次。
报告、点评和讨论约5:30结束。劲松兄做东,我们一行八九人到清华东门的一个素餐馆吃晚饭。又是高谈阔论一番,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知识分子,就该如此。
今天的清华之行(实际我家住的地方离清华不到1000米),我收获了三本书:清华生命学院黄大明副教授的《长白山保护开发跨越战略》、清华人文学院吴彤教授的《三生万物》、北大刘华杰教授的《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译著)。
今晚躺在床上,我可有书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