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洪水来临之前?
蒋高明
这次大地震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灾难,目前全民投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伟大战役之中。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对待灾难我们需要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幸灾乐祸。人是斗不过天的,或者人在自然面前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这次地震,直接的损伤是人们生命财产的损伤,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么间接的呢?我们更关注的是大西南这几十年来“雨后春笋”般的水电坝,在地震面前果真是“固若金汤”吗?我们需要理智地听听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反对者的声音。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对于不同的声音,我们决不能采取“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态度。
2005年5月22日,笔者在《中华读书报》撰文《环评风暴能否救怒江?》,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一些赞坝人士的反对,有些还进行人身攻击,丝毫没有探讨的余地。对鄙人观点进行反驳的,代表人物有清华大学的赵南元、著名人士方舟子、水电专家水博(真实名字张庭博)等。我也不是地质专家,但一些意见是一些地质专家告诉我的,认为他们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就写在我的文章里去了。我反对建立怒江大坝的几个理由原文如下:
现场调查后,我们发现怒江不适合大规模水电开发的几条重要理由:其一,地质结构复杂,峡谷两侧为新生山体,且多处于地震断裂带上,岩石圈不稳定,易诱发滑坡和地震。其二,大量宝贵的土壤物质将被冲到印度洋中一去不复返,这些土壤是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形成的,丢失起来只是一瞬间。我们都知道寸土必争的道理,当年珍宝岛就为几百平方米与“苏修”发起过战争,双方都死了不少人,而今几百平方公里国土怎能轻易丢失?其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持续利用了这些土地2000多年,且还可持续利用下去,而水坝的寿命只有短短的50年!土壤损失将使原本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成为不毛之地,再加上需相应的土地安置移民,将大大增加人地矛盾。如果损失的土地在几个平方公里,尚可以承受,而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损失就应该慎重考虑。其四,水电开发还会使沿江200多公里公路丧失,需要重修,还要占用额外的土地和破坏植被,再加上所发出的电需长距离运输出省,沿途还要牺牲许多宝贵的生态资源。
针对上述第一个观点,中国水电学会秘书长水博先生的反驳观点如下:
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一下蒋先生的理由:其一,很多反水坝的宣传都把地震和滑坡做为反对修建水坝的论据,实际上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偏见。就人类现有对地震的研究水平来看,人们总能够通过地质勘探让坝址避开地震的断裂带。工程的抗震能力也是现代水电工程的一个重要科学分支,每个工程的修建都必须达到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实际上现代人类建筑的摩天大楼要比水坝的抗震难度大的多,现代人们既然可以在东京、洛杉矶这样的地震高发区放心地建设大楼,就根本用不着担心水坝的抗震能力。就现有的工程技术水平而言,只要正确地认识到了地震的强度,人们完全可以采用相应技术手段解决水坝的抗震问题。根本不存在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危言耸听的危险。
当然,关于大坝对地震的影响,我们应该承认水库蓄水以后确实会引起一些地震的发生。但是,不要把这些说成是水坝的罪过。水坝蓄水只是引发或者说诱发地震,而不是造成地震。辩证的看水坝诱发地震不仅不是坏事,反而可能是好事。因为地震的强度取决于地下能量的积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地震的能量提前释放,一般来说是会起到把大地震分解成多个小地震的作用。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的观测也是如此,很多水库建成以后都会诱发地震,但是这些地震往往都是震级很小,次数频繁。现在很多学者都已经认识到,水库诱发地震对于减小地震灾害的积极作用。
2008年5月12日,里氏7.8级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南小县一下子纠住了全世界人们的心。让我们重新回到2005年的话题,水坝,四川的水坝安然无恙否?但愿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是杞人忧天。但是,今天我收到的来自绿家园朋友的消息,心还是放不下来。下面是她们收集的一些信息,但愿连这些消息都不是真实的,是她们神经敏感,过分担忧。
四川省汶川发生规模7.8强震,距离震央不远的都江堰水利枢纽鱼嘴部位也出现裂缝,而上游的紫坪铺水库也出现险情,有溃坝危险,目前正下泄降低水位。据指出,目前汶川附近的几个水库也非常危险,其中位于泯江上游的龙图水库有崩溃的可能。
根据新华社报导,重庆市接报有安全隐忧的水库主要有北碚、垫江、奉节、南川、巴南、万州、涪陵7个区县共26座水库,125口山平塔出现险情。
至于在震央所在地的汶川阿坝州应急办公室主任何飙也指出,现在最危险的包括汶川上游的几个水库,其中岷江上游的图龙水库有崩溃的可能,一旦崩溃,可能影响下面几个大的电站,非常危险。
在距震央不远的都江堰市,则是有沦为水下世界的危险,因为在市区西北方的紫坪铺电站大坝面板出现裂缝,厂房沉陷,发电机全部停摆,现在正紧急泄洪,降低水位。
另外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安县,距成都110公里、距绵阳10公里,辖20个乡镇,人口50万。据一位从四川安县睢水镇废墟里出来的当地镇党委书记透露,附近有两个水库出现裂缝,非常危险。
在四川的邻近省份贵州方面,也通报说全省共发现6座水库有异常情况,分别是金泉水库放水起闭设施不灵;牛拦门水库溢洪道塌方,放水管漏水;青坪水库溢洪道塌
方;沙坝水库大坝右坝肩漏水处渗水浑浊,机房闸阀出水浑浊,水量有增大现象;洼家河水库坝体裂缝,底孔闸门房变形;罗格档水库大坝护栏出现裂缝。
上外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小组 @ 2008-5-17
23:40:24 阅读(348) 引用通告 分类: 2008.5.12汶川地震
作者:伊莎贝尔*希尔顿
英国《卫报》网站,2008.5.16.
10:30AM
原文链接:http://commentisfree.guardian.co.uk/javier_solana/2008/03/before_the_flood.html
在中国西南破坏性大地震后,人们越来越担心的是,受灾地区附近一系列水坝所受到的破坏。官方说法是,这些水坝中有两座损坏得很厉害,其中一座的状况及其危险。
成都一位外国工程师说,现在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坝(离都江堰市只有5公里)情况十分糟。这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中国政府已经派出2000名士兵参与大坝的维修并对毁坏部分放水减压。但直到现在,住在大坝下的60万人民没接到任何疏散撤离的安排。在2000年,中国的地震学家已经对紫坪铺水坝发出警告:水坝太靠近地表活动断层带,很可能引发毁灭性的大地震。早在1933年,四川省内岷江上游发生的地震就导致山体滑坡,9000人死亡。如今,处于水坝南面的成都也受到威胁。
中国媒体24小时不间断地报道救援工作,但很少对中国颇具争议的水坝建设政策提出疑问。中国政府所造的水坝比别的国家多得多,但从历史上看,实际情况是更多的水库垮坝了。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发生在1975年的中国河南省。反常的突降暴雨引发了瀑布似的垮坝。第一个垮的水库,是五十年代建在庐江上、当时被称作不可能坍塌的"铁坝"--板桥水库。当时共有62座大坝坍塌,瞬间产生了20英尺高的强力洪流--以30英里
/小时的速度向前冲了60英里。由此导致的大洪水淹没了2.5平方英亩农田,造成2.3万人死亡。当时这场灾难没被报道,并且在这30年成为了国家秘密。至今,人们对此仍然知之甚少。
造成对这次大地震后水坝状况担忧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中国政府不承认过去的错误,二是在其制定水坝建设的规章和质量监控方面仍步履维艰。都江堰市人民知道这些规章制度被轻视了:900名儿童现正被困在坍塌的校舍里,这座校舍建了才不过10年。
能源需求旺盛的中国对水坝建设制订了极进取的政策,全然不理会环保组织的反对。有一个反对理由是这样的:大部分大力发展水利事业的地区都集中在中国西南的山区,而那里也是地震带。世界上最大的水坝--建在长江上的三峡大坝,离此次地震震中只有600英里,很多专家认为大坝也将不堪一击。三峡大坝建在两个主要断层带间,当初设计成最多只能抵御7级里氏地震。而周一的地震有7.9级。据报道,虽然三峡大坝本周安然无损,但它离地震区那么近,这大大提高了之后发生毁灭性事故的可能。
即使没发生这场地震灾难,大坝蓄水重压也已逐渐改变地面压力,引起滑坡,并且最终会导致除了之前移民的五百万居民外,另一百万人不得不离开家园。地震学家已指出,大坝本身也会引起部分地表脆弱地区的地震。
本周的悲剧也是对中国逐渐开明的信息自由政策的考验。近年来,大坝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利益的必争之地,不容异议。在中国,公开批评三峡工程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地居民和环保人士的反对导致了很多工程的延期,但当地新闻报道却说,加快大坝工程建设的准备十分充分。
本周的悲剧也是对中国政府致力于信息公开和技术环境层面考虑政策的考验。很显然,板桥水库垮坝惨剧30多年后,专家对于大坝危险的警告依然被无视、践踏。在中国,大坝建设如今仍然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话题。另外,建设大坝的狂热因政治背景强的公共事业公司的支持而越发强劲。可是,大自然是不会给政治留情面的,这就是板桥惨剧所告诉我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