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活动多大运动量适合自己?

标签:
蜗居初冬骑行户外运动依窗听荷 |
分类: 每日心情记录 |
昨天一场秋雨,让暖和的温度一下子下降了十度左右,今天本打算约好骑行湿地游玩,也被这霸气十足的风吹跑了,六点起床他们几个就在群里吆喝,都说风大还是取消活动吧,我只好一个个发短信通知大家。这点小风都吓住了,O(∩_∩)O~想当年我们风雨无阻骑行伏羲山、风雪中骑行太极发源地、风雨中穿越邙岭。。。。是何等的壮观伟大啊,呵呵,真的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啊。。。。
这几天网络上谈及秋冬骑行,大家议论纷纷,最近一个骑友骑行摄(49岁)晨骑路上感觉不适去了医院就没再出来,死于脑梗心梗,大家心里很不舒服,为他惋惜的同时也对晨骑和骑行大运动量是否合适展开了讨论。
附达意隆帖子:怀念骑行摄大哥:一路走好,天堂快乐!!
看看下面的文章也许对大家哟好处,我觉得不管是什么运动都要量力而行,适合自己的身体,做到锻炼后不疲劳为好,请大家记住:锻炼是为了健康,不是和谁比高低。
骑车运动强身健体,骑行已成为一种风尚,骑行的同时锻炼了下肢肌肉、关节和韧带,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及平衡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有效地延缓衰老,使心脏和血管的能力增强,使肺部通气量增加----肺功能加强,陶冶情操,考验了体力和意志,又领略了沿途风光,有时还会得到许多的人生启示。但是骑车运动过量的危害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的还错误的认为,
“骑得越快越好,骑得越多越好”殊不知,骑行并不是越多越好,骑行过度,反而得不偿失,容易导致身体受伤。
我们大多数骑友老年人较多,冠状动脉硬化,更应注意。还有新骑友,骑起车来,就怕落到后面,急赶猛追,存有潜在的隐患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提出跑步健身口号的美国养生学家费克斯本人,他猝死于一次长跑之中,猝死的原因是“盲目超心脏负荷运动”
美国著名排球运动员海曼,中国篮球运动员韩明山,排球运动员朱刚等等,都因超强的运动突然死于运动场上,都是因为运动过量后,心脏过度锻炼而肥大,心腔则变得相对较小,血液往往供应不畅,容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人的一生,心脏总共能跳多少下,是有定数的,这个心跳总数决定了人的预期寿命;如果过量运动,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运动中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人的心跳会提前透支,寿命缩短。
所以有必要在这里提醒骑友注意,不要把有氧运动变成无氧运动,累得喘不过气来,还要急赶猛追,切忌:不要以缩短生命为代价。
年轻人也不要盲目过量运动,有一高三学生,为了锻练自己的体能,连续做了30个俯卧撑,结果肺泡破裂气体全部郁积在胸腔,在医院进行打洞手术治疗。所以做任何事都得周全的想。要学会保护自己,凡事得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据运动医学专家研究表明,激烈的、长时间的运动,如跑马拉松时,长途骑车,身体会分泌一种类似鸦片、有麻醉作用的物质,称为因多芬,它可使人在运动中感觉不到痛苦,尤其会失去心脏病发作的前兆症状—胸部剧痛。另外,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也会当因多芬产生过多时,失去抵制外来病毒的作用,引起免疫功能失调,易发癌症等病。山东单县的骑游陈会长开封骑游会一年后肝癌去世。此外,激烈过分的运动会产生许多对身体组织和细胞破坏性很大的氧自由基,也是引起细胞衰老和致畸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常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务必注意。
长途骑行中,骑友们往往起得早,起来就骑,而且是快速骑行,从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可取。因为早晨是心肌梗塞、缺血以及心律紊乱等病变的高发期。在运动前后应做5分钟到10分钟的准备活动,骑速由慢逐渐变快,避免不良反应。再就是根本不注意水分的补充,更没有认识到“骑车前喝水不易疲劳”的好处,水对于平衡体温、维持血液循环至关重要,骑车出汗失去占体重2%的水,体能削弱导致疲劳。在骑车前1~2个小时,最好分次喝500ml的水,还避免了途中水源不足影响了水的补充。
骑行起得早,早饭吃不好,血糖过低与酒后驾车一样危险,午饭不宜吃得过晚。往往饭后不休息就开骑是不科学的,因为饭后人体的大量血液流向了消化系统,如果此时进行骑车,大量的血液就会流向运动器官,这样就造成消化系统血量的供应不足,骑起车来也感到力不从心,该休息的器官得不到休息,该工作的器官供血不足,对身体健康又是一种伤害。思考一下,饭后休息半小时,对你会有什么损失呢?
在长途骑行中,增加骑行长度,加快骑行速度、缩短住宿天数,实际是造成人的过度疲劳,疲劳后继续骑车,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会感到困倦,四肢无力,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中午是车辆驾驶一天当中的危险时段,骑行也尽量避开,中午休息有利于体能的恢复。在缩短住宿天数的同时也缩短了寿命,就意味着金钱的减少,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住多少天?长途一天下来,换来的是疲劳,与健身快乐背道而驰,是大处不算小处算,疲劳后不应该继续骑车行驶。
故适量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运动多少才算不过量,就要看目前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运动时身体不感觉难受的运动量就是适量,以锻炼后精神饱满,不感到疲劳为标准。建议骑得快的车友放慢速度也不吃亏,骑慢的人不追不赶有益无害,远途乘车也不浪费。为了不影响骑快的人兴趣,骑慢的人可以自由组合慢骑,晚点到达目的地又有何妨?为了自己和家人、为了骑友的健康,明确骑游目的,劝大家还是科学骑行好。
---来自网络大家谈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有氧运动。在国外,骑自行车健身可以说是热火朝天。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披露,美国有5000万人骑行自行车健身,而且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法、德、比利时、瑞典等国,还以骑自行车“一日游”的时髦体育旅游消遣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踊跃参加。
一、骑行好处
现代运动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车运动的作用主要有:
1.开发大脑。因为自行车运动是异侧支配运动,所以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更可以有效预防大脑的早衰及偏废。
2.改善体质。因为自行车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下肢肌力,并且强化全身耐力。而且经过比较研究自行车运动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作用相同。因为此项运动不仅可以有效锻炼下肢髋、膝、踝3对关节和26对肌肉,而且还可有效调动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关节、韧带。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长期进行骑行能明显改善男性性功能,加强下体勃起的力度和持久度。有专项调查表明:每天骑单车约6.5公里的人,比不骑车的人,患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机率低50%,男性性具勃起时间和勃起质量提升30%-70%。
3.瘦身减肥。因为在进行自行车运动,人体所进行的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这样锻炼者就可以有效地消耗较多的热量,根据科学研究骑半小时自行车可燃烧约150大卡热量,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9英里半的速度,骑73英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但必须每天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就可收到显著的减肥效果。
4.益寿延年。其实从前几条骑车益处的总结也可以看出,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强化心脑血管和心肺功能的运动。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益寿延年也就不足为怪了。根据国际有关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各种不同职业人员中,以自行车为主要邮递工具的邮递员寿命最长。
5.减轻压力。除了以上作用外,还有科学家指出,经常运动对减轻心理的压力及防止沮丧有益。特别是在进行户外骑行的时候,人们精神专注,且沿途可以欣赏一些景观,结伴骑行还可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知己。这些都是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二、自行车骑行坏处
凡事有个度,运动也不例外。一旦骑行过度或方式方法不科学,以上的益处即将向另外一面发展变成坏处,而所谓的过度,一方面表现在骑行时间过长,骑行强度过大,另外就是骑行不科学,主要跟骑行姿态有关。而坏处的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有:手,手腕,颈椎,腰椎,膝关节,前列腺。
1、椎及腰椎的损伤
这类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疼。其一,肩膀疼。引发这个部位的疼痛主要是车子上管比较长,车把比较低。其结果就是上肢支撑身体超过了肌肉负载所能承受的范围。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升高车把高度,减少车把和车座之间的高度差,使用上管把立短一些的组合来调整。其二,脖子疼。这个现象往往和肩膀疼同时出现。解决办法同上。另外在骑行中最好养成一定的习惯,即看前方的路,可以先看看前面较远的地方,观察路面情况、障碍物、行人等,如有没有十字路口,有没有需要躲避的行人或者障碍物,参考这些情况来判断是否要减速。然后要观察比较近的路面信息。如此不时转换观察的视角,就可以长期僵硬的姿势带来队颈椎和腰椎的损伤。其三,腰疼,这个往往是骑行的时候身体比较直造成的,因为这样一来更多的力量就会给腰部增加负担,会导致腰部疲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将,身体重心及时前移,压低上身角度,让手臂负担更多的身体重量,这样就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
2、关节的损伤
这类损伤的症状也主要表现为痛疼。主要有膝盖上部疼和膝盖后部疼。膝盖上部疼,一般都是运动量比较大时发生的,也就是常说的肌肉疲劳,其实这类疼痛也使肌肉向人体发出的信号,是人体的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方法。要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试着多用小齿比骑行,通过脚踏的快频率来提高速度,却只需要付出较少的力量。
出现膝盖上部疼有时也是因为座包到脚踏的距离比较短造成的。因为这个距离太短,就会让腿部在多个蹬踏动作周期内,一直处在疲劳状态。正确的座包到脚踏的距离调整时应该是光脚时座到座包上面,腿部伸直,脚跟可以刚好碰到脚踏,并且屁股不会因为脚够不到脚踏而左右扭动。要调整这个距离的时候也要适当地因人而异,如果腿部柔韧性好,可以适量增加这个距离。
膝盖后部疼,常常是因为座包高度太高引起的,严重的也会导致腿后部韧带拉伤。但多数情况是因为很久没有骑车,突然间进行大运动量的骑行,身体无法适应而造成的。通常需要在日后的骑行中,通过降低座包高度来慢慢调节。随着骑车的越来越多在慢慢提升这个高度。
3、上肢的损伤
这类伤害主要是因上肢长时间受压,手臂的动作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无太大改变,上肢的血液循环就会相对减少,这对于机体来说是当然是不利的。所以要在进行自行车运动以外的时间多多进行加强上肢运动的活动,例如拍蓝球、哑铃、甚至打乒乓球啊、羽毛球等。而在长时间骑行时,更应该如上文提到的解决对于肩膀和腰等部位劳累的解决方法一样,选择在每一至两小时左右下车活动一下,以促进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
4、对生殖系统的损害。
自行车骑行如果姿势不正确,导致长期压迫会阴,会导致男女的生殖系统病变,引起男性睾丸压迫与散热障碍,精子活力降低,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当然,如果你姿势正确,则一切无虑。
三、正确的骑行姿势
1、坐垫角度。一般坐垫需要水平安装,或者前端稍稍低一点,但尽量不要前端上翘。有人骑完车后常感到下阴麻木,主要原因就是车座压迫所致。这时需要检查一下你的坐垫是否水平,甚至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对胯下部位的磨损。最科学的方法是骑一段时间后则站立滑行一段或臀部离开座势几分钟,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在下坡时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则是穿上带护垫的骑行裤。再结合滑行,可将骑行对会阴的损害降到几乎到无的地步。
2、坐垫高度。坐垫高度不合适,长途骑行后会出现膝盖疼痛,且多数时候,人体膝盖的损伤不可恢复,医生也仅能帮你保持状况不再恶化,需要重视坐垫高度的设置,保持正确的姿势则不会损伤关节。车座最合适的高度:当脚蹬到最低点时,腿可不费劲地伸直,膝盖可以不用弯曲,但腿稍稍使劲伸直的时候,膝盖可以有微量弯曲,就好了;这样在骑行中可以让血液在骑行过程中通过膝盖。当然,如果你还不适应新单车,不习惯把坐垫调得过高,可先降低一些,慢慢再升高,一切以安全为先。
3、背部、脖子的姿势。骑行中需要背部是直的,但不是竖直,是前倾而笔直的,要从臀部前倾,而不是腰部或后胸,否则变成罗锅或虾米-----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需要让脊柱尽量笔直,否则长期骑行后,
会背痛难忍。脖子自然挺直,别太低或太挺,否则脖子会酸-----如果你感觉脖子要低一些、耷拉着脑袋才舒服,那你是需要休息了,尽快去休息吧。
秋日余晖照碧沙,长空雁字眼底霞,清风拂面芦摇曳,浓彩淡描野菊花。--听荷
笔蘸清风写晚秋,墨描浓彩落叶黄,层林尽染红枫醉,五颜六色满城芳。--听荷
秋叶秋风任自由,秋云秋月乐悠悠。秋园秋桂秋香远,秋色秋歌意不休。 --听荷
一夜秋风几度伤,残荷倒挂水寒凉,依窗听雨丝丝泪,凌乱箫声夜未央。 --听荷
秋风萧萧天气凉,一缕情思两茫茫。独倚轩窗思往事,纷纷扰扰满愁肠。--网络
又是潇潇秋雨声,黄鹂一闪向江东,远山归鸿凌空舞,万里烟波一点红。--听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