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5月以来,我国陆续将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郑板桥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搬上方寸,形成了《××(画家)作品选》系列邮票。这些邮票,以画作为主,兼有书法、篆刻作品,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缩印。至今,我国已发行9套画家作品选邮票。
《奔马》(T28)邮票,1978年5月5日发行,是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的作品。徐悲鸿(1895-1983),江苏宜兴人。他擅长国画,绘画坚持写实作风,融中西技法,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尤于画马而驰誉中外。由于发行时代的特殊原因,票名冠《奔马》,实际即是《徐悲鸿作品选》。邮票全套10枚,选取画家1939年至1953年间画的10幅代表作。还有他1942年作的一幅群马图,为小型张主图。十枚邮票不仅展示马的十种不同奔跑姿态,亦记录了时代的变幻风云,显示了华夏民族风格。
《齐白石作品选》(T44)邮票,1980年1月15日发行(其中第5-12图5月20日发行)。齐白石(1863-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湖南湘潭人。他早年曾为木工,后习绘画、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重视创造,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擅作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邮票全套16枚,另小型张1枚,都是他晚年时期的力作。票幅狭长条型,虽觉狭窄,但设计巧妙仍觉开阔,意境丰富。
《吴昌硕作品选》(T98)邮票,1984年8月27日发行。吴昌硕(1844-1927),近代篆刻家、书画家,浙江安吉人。早时爱好书法、诗词、篆刻、篆刻自创一派。30岁后始作画,并将书、诗、篆刻与绘画熔于一炉,笔酣墨饱,浑厚苍劲,自开新貌,被誉为“四绝画家”(指其绘画兼备书法一绝、诗一绝、金石印章一绝和绘画一绝),对现代写意花卉画的影响很大。邮票共8枚,安排书法、篆刻各1枚,绘画6枚,大都为70岁以后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他在书、画、篆刻方面的艺术造诣。邮票设计采用“一色装”装裱形式,天、地头以银色花绫装饰,突出了画芯的作品,很有立轴的古朴感。
《当代美术作品选》(一)(T141)邮票,1989年9月1日发行。邮票全套3枚,分别选取当代美术大师叶浅予的人物画《白蛇传》(作于1960年)、李可染的山水画《细雨漓江》(作于1977年)、吴作人的动物画《齐奋进》(作于1978年)。邮票设计为中国古典册页形式,左面配以画家的题辞,右面为画作,极富诗情画意。叶浅予,1907年生,浙江桐庐人,早期主习漫画,1944年始工人物画创作,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画派的开创人之一,他的漫画、速写和舞蹈人物,被誉为“三绝”。李可染,1907年生,江苏徐州人,少时拜师学画,其绘画善于把传统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融合古今、中西,在传统绘画的继承革新中独树一帜,开创一代新风,所画山水画,意境新、笔墨新。吴作人,祖籍安徽泾县,1908年生于苏州,其艺术风格凝炼简洁,清明流畅,油画和国画的造诣都很高,擅长中国画水墨写意,尤精动物画。
《郑板桥作品选》(1993-15)邮票,1993年11月22日发行。郑板桥(1693-1765),名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他擅长写兰、竹、石、菊,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其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独树一帜。为“扬州八怪”之一。邮票全套6枚,既有他的大幅中堂、立轴,也有他的小幅扇面、册页,兰、竹、石、菊、书法,一应俱全,比较全面反映了他的艺术成就。整套邮票对称排列,起伏、呼应、和谐、统一。
《傅抱石作品选》(1994-14)邮票,1994年10月5日发行。傅抱石(1904-1965),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西新余人。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擅山水画,善于将水、墨、彩色融合一体,达到生趣盎然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出新意,自成面目。同时,亦工人物画。曾和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江山如此多娇》大幅画。邮票全套6枚,选取他6幅代表作,山水画、人物画各半,交替排列,既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又使邮票整体变化产生美感。
《黄宾虹作品选》(1996-5)邮票,1996年4月5日发行。共宾虹(1865-1955),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其绘画博采众长,我师我法,变异合理,来去自然,自成风格。他注重写生,中年画风苍浑清润,晚年尤精墨法。他也作花鸟草虫,奇倔有致。并能诗文、书法,兼治金石文字、篆刻之学,对画论画史亦有研究。邮票全套6枚,设计上以宽大对称的边幅烘托作品,右上题图,左下落款,国画韵味甚浓。画面处理亦体现了画家点点染染的民族传统,再现了画家“变异合理,来去自然”的艺术风格。
《潘天寿作品选》(1997-4)邮票,1997年3月14日发行。潘天寿(1898-197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宁海人。他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味,显得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赋色沉着斑斓,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自己面目。亦擅泼墨,能人物画,并长于指头画。邮票全套6枚,均选自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画作,这是他一生创作最旺盛、风格最成熟的时期,作品有山水、亦有花鸟;有写意,亦有兼工带写的,能较全面反映画家绘画的风格面貌。邮票设计采用大票幅近似方形的布局,使画面宏伟开阔,气势磅礴,很有原汁原叶。
《何香凝国画作品》(1998-15)邮票,1998年6月27日发行。何香凝(1879-1972),革命家、政治活动家、现代画家,广东南海人。1908年始习画,赴日本专工山水、花卉,同时追随孙中山民主革命,为中国国民党革命派的杰出代表。她对绘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虎、鹿、鹤等动物画,意态生动逼真。邮票全套3枚,分别选取她1910年作的《虎》图、1914年作的《狮》图和1943年作的《绿梅》图,这都是她的精品之作。邮票设计用大票幅,基本保持了画的原貌,充分体现了国画作品的凝重和古朴。
九组画家作品选邮票,设计无一雷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大多曾被评为佳邮。但碧玉有瑕,作为系列邮票,尚有不足之处。其一,各组枚数差异较大,最多16枚,最少3枚,且前4组枚数各异,后4组较统一,每组均6枚,是该系列的枚数规格,唯第9组仅3枚(T141别论),太少了,不相称,不知何故。其二,票名不统一,首组冠《奔马》名,是为历史原因,无可奈何,留下遗憾,然第9组都冠以《何香凝国画作品》名,让人觉得其作不该入此系列,真是莫明其妙,又留下遗憾。致于第4组《当代美术作品选》,发行时已明确是个新的系列,但因同为画家作品选,故仍列入此系列,今后如有续发,算作大系列中的小系列罢。
来自于《中国集邮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