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幅《婴儿》我们可以看出,作品不但明晰、强烈、极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含蓄、温和、庄重而神圣,他那既忠实于现实又不奴化于现实的独特的烛光语言及其微妙的层次处理,不但使人感到亲切和耐人寻味,而且过目难忘。
现藏于法国雷恩美术馆的这副名画是法国画家拉图尔(法)(1593年-1652年)的作品.拉图尔长期被人遗忘,他的一些作品曾被人们误认为是勒南兄弟或D.委拉斯贵支、F.de苏尔瓦兰等人的手笔,直到20世纪末30年代,由于尼科尔和H.沃斯的努力才恢复了历史本来的面目。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位非常有特色、有才气的画家。他画世俗题材也画宗教题材,在这些画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周围的环境都极其朴素、真实,富有日常生活的特色。他的宗教题材没有宗教神秘气氛,笔下的圣母和其他一些圣经传说中的人物却像是当地的农民,形象质朴,有一种端庄自然的美。他尤其喜欢画夜间的场面,对烛光有特殊嗜爱,人物在烛光下忽隐忽现,光线的变幻十分精到细致。现代也有人认为他对立体派艺术颇有影响,理由是他的画有一种宁静的几何图形的美。
17世纪,欧洲画坛多元的局面已经基本打开:在罗马和佛兰德斯盛行巴洛克的时候,意大利还出现了卡拉瓦乔画派、波仑亚学院派;在西班牙盛行"波德戈奈"风(即专门描绘下层生活的风俗画)的时候,还出现了以埃尔·格列柯为代表的神秘主义和以委拉士开兹为代表的注重揭示人本性特质的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在荷兰,出现了哈尔斯、伦勃朗这样杰出的肖像大师的时候,还出现了专业的风俗画家、风景画家、静物画家和动物画家;可是这个时候的法国,却只盛行古典主义美术。
17世纪的法国,由于君主是国家的最高权威,所以,不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雕刻不但要受到王权口味的局限,还不得不以歌颂君王、服务于宫廷作为创作的首要任务。1648年,在王室的保护下创立了"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学院"只注重模仿而不注重创新,他们甚至把艺术形式分为三六九等,即把希腊、罗马的形式视为第一等;拉斐尔及其学派的形式视为第二等;而普桑和威尼斯画派的形式被排在第三等和第四等;佛兰德斯和荷兰画派的形式则被视为最下等。无疑,这种偏见必然会扼杀和埋没在其他形式上探索而有作为的艺术家。这里介绍的拉图尔是一位从不为君主歌功颂德,也不去迎合贵族口味的画家。在他的创作中,没有同时代"古典"画家那种冷漠、理性而顾弄玄虚的"学究"气,也没有因表现宗教主题而远离现实生活。他喜欢表现烛光,那种朴实无华、集中凝练、简洁概括的形式在当时人们概念的"古典绘画"中极其少见。从这幅《婴儿》我们可以看出,作品不但明晰、强烈、极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含蓄、温和、庄重而神圣,他那既忠实于现实又不奴化于现实的独特的烛光语言及其微妙的层次处理,不但使人感到亲切和耐人寻味,而且过目难忘。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画家竟然在法国被埋没达两个世纪之久。
他的绘画作品充满神秘,曾赢得法王路易十三钟爱。在他逝世后,曾被世界遗忘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掘出来。拉图尔的作品构图严谨,以极端写实手法描绘光与影的变化,画风受到卡拉瓦乔的影响,但却又能有其个人的独特风格,拉图尔以年老乐师为题的一系列画作以及著名的《作弊者》、《女相命人》,展现出其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充分将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出来。晚期杰作如《忏悔的马德莱娜》、《伊琳为圣赛巴斯蒂安疗伤》等系列,更成熟掌握燃烧着蜡烛的夜光表现,流露出一股神秘动人的气氛,整个画面深具一种崇高的精神性。本书收录多幅鉴定为拉图尔的名贵真迹与仿作,并呈现细腻的局部处理,同时附刊与拉图尔同时代画风相近的名画,让读者相互对照比较,深刻体会拉图尔的生平特色与艺术价值。
牌场作弊 (约1625年 油画
106×146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木匠圣约瑟》(作于1645年,现归南特博物馆收藏)
油灯前的抹大拉.马丽亚
(113×93厘米 卢浮宫藏)
圣约瑟芬之梦 油画 约1640年 93×81厘米 南特美术博物馆藏)
《婴儿》 拉图尔
1645年
——献给一个早夭的婴儿
文/
甘农
烛光里的婴儿,无知的、
脆弱的、听天由命的婴儿,
你突然的降生让世界不知所措,
扰乱了那颗纯净的心。
在你混沌的脑海中,
生死悲欢,
尚未露出它们清晰的幻影。
烛光里的婴儿,
无辜的、可怜的婴儿,
右手抬起的老人是你的外祖母,
红裙里端庄的女子是你苦命的母亲。
在她忧郁、惶惑、少不更事的眼神里,
爱情正一点点消逝。
你使她感到
惊愕、陌生、不知何去何从。
烛光里没有父亲、
迟钝如一头小牲畜的婴儿呵!
你出生于1645年,
你的母亲叫恩雅。
拉图尔唱起世上最动听的催眠曲
——他不愿让你醒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