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合二为一”
(2009-07-16 19:50: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评论 |
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合二为一”
李万友
争论已久的高中文理分科与否话题,率先在湖南尘埃落定。为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湖南省教育厅13日出台文件,要求严格落实课程计划,普通高中不得文、理分科,这在全国尚属首次。(7月16日《人民日报》)
高中该不该文理分科,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姑且不谈该不该的问题,我担心的是,在某些教育管理者眼里,已将文理不分科简单地等同于素质教育,并正在用实践证明着,令人深感忧虑。
其实,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并非只是简单的文理“合二为一”。分科也好,不分也罢,都不是衡量素质教育的标准,我们的工夫应该花在其他方面,而不是拿文理分不分科说事。
我觉得,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方向应该是,彻底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减负的基础上,课程设置方面要扩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边学习边讨论和消化,并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甚至参与政治讨论等,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多体验生活,关心、了解社会,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探讨社会。
但非常遗憾,目前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培养人才不可忽视的这些环节,而过多地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和个性发展,说点难听点,不少学生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由于应试教育弊端多,很大程度上影响的人才发展,阻碍了社会创造力的发展,这大概是国人一直无缘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不令人叹息。所以,我们谈教育改革,走素质教育之路。
事实上,我们已清楚地认识到,任何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种种情况已经说明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是一种不得不走的趋势,且已迫在眉睫。
当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为了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尤其是要改变“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这种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教会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想,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也才是更为成功的教育。
前一篇:中国环境报:剑锋更应指向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