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一“年”几次在博客中谈西红柿价格,是因为在宿迁的高效设施农业中,西红柿是一个大品种,涉及广大农民利益,循着它的价格变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找出突出矛盾,更好地改进“三农”工作,为农民贴心服务。
大学生村官赵留军在5月11日的博客上写道“在华冲镇大尖批发市场,放眼望去,人山人海,华冲、湖东、青伊湖、万匹等周边乡镇菜农把新摘的番茄源源不断地拉到大尖蔬菜批发市场卖,外地客商开着货车来来往往。据统计,每天从大尖番茄市场运走的番茄达50万公斤以上。”
被这番热闹景象吸引,我再次来到沭阳县华冲镇,与农民、经纪人、乡镇干部交谈,从中感悟良久,启示颇丰。
农业需要市场流通。走近华冲镇正是西红柿上市的旺季,确实人声鼎沸,但都是沿着500多米长的街区露天交易,还有不少农户的庭院里堆着如山的西红柿等待买主。从产量规模上讲,华冲及附近12个村种植西红柿有1万多亩,按亩均13000斤计,交易量是1.5亿斤,但近10年了,华冲还“有市无场”露天交易,等待客商地头收购,价格任人确定。这几天就经历了“过山车”的波动,农民说,7、8天前收购价还是1.8-1.3元/斤,今天就降到0.6—0.8元/斤了。镇里干部说,这里有200多个经纪人,但他们销售地主要在附近的中小城市,价格做不了主,效益掌握在别人手里。由此,我们政府组织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不抓市场流通就是没有抓住龙头,也愧对农民。宿迁一定要建设大规模的流通批发市场,集中支持在建的“华东农贸大市场”,与上海、南京,苏南、浙江等著名大市场建立物流通道,与全国价格信息联网,这才是对农民的最好组织、最大帮助。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10/zhangxinshi/201005120933330545.jpg
农民正在整理堆积如山的西红柿
农民呼吁改良品种。在华冲市场一位农民脱口而说:“品种不改良不行了。”现在此地种的有北京1088、上海993、中原998、以色列亚细亚等品种,成了西红柿万国园。农民告诉我,品种不同品质差别大。国内的品种一个星期就软了并开裂,必须在青的时候摘下来运输上市。而国外的品种等成熟红透摘下来,还能贮存一个月,但收购不能做到优质优价。随后我们来到汤涧镇,这里3000多亩的高效农业大棚种植的台湾鑫喜6号水果西红柿,却卖到2—3元/斤,吃起来口感极好。由此,我们抓高效农业不光要上产量还要抓质量,不仅要买得掉还要买好价,这其中的关键是抓好农业科学技术的结晶---优良品种。
急需农业技术推广。问华冲农民种西红柿为什么不用有机肥,回答说用过鲜鸡粪,但细菌传播破坏了土地,逼得我们只有到别处承包土地才能种。而我们在汤涧乡询问大户,他们使用的肥料是颗粒状的鸡粪,每斤两块八,但都是从山东、河北买来。他说如果宿迁有,就不要舍近求远了。我想起前几天一位外地农科专家跟我说,到台湾农业招商,最重要的是引进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技术。几年前,我曾亲眼看过一位台商在宿迁推销堆肥菌种,鸡粪熟化造粒后,他抓起一把就送到嘴里咀嚼。这确实是神奇的农业科技。由此,宿迁现有养殖业每天产生大量的鲜鸡粪,不少农户在地里直接施用。我们的农业推广体系要阻挡此覆辙,通过产业发展使鲜鸡粪变生物肥,发展有机循环农业,这是我们必须尽快做的事。
应该加大农业投入。华冲一带种植西红柿以简易的钢架和竹木大棚为主,从10月份种苗定植,到来年5、6两个月集中采摘和销售,然后拆除大棚改种其它,这一季亩产13000斤,收益1万元。而在汤涧乡的500多个日光式大棚里,西红柿常年生长,亩产4—4.5万斤,收益10万元。每个棚子占地1.5亩,投入7—8万元,一年收回成本,以后十几年就是净赚。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在于农业的投入不足。华冲镇曾组织200多农户到汤涧乡学习,但农户苦于缺乏资金,还是不敢投、不愿投。并不是说要全部改成投入大、效益高的日光大棚,但现有的简易大棚和传统种植升级换代还是必须的。由此,有关银行、信用社、财政奖补资金,也应该为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放手投,下劲扶。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10/zhangxinshi/201005120934090014.jpg
华冲镇上万亩的钢架大棚
由此,与农民接触,到地头考察,真是事事要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信心十足,农业不是弱质产业,她优质、高效、富民,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处基础地位,大有作为、大有前途,只不过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