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动农村大变革

(2010-04-01 21:16:04)
标签:

杂谈

    近日,省委梁保华书记在宿迁视察,看到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特别看到农村集中居住加速,高效农业发展迅猛,提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宿迁的农村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年轻人离乡离土,进城入镇,就业创业,部分地融入城市生活,有的直接成为新市民。而传统的村落冷清了不少,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这种背景下,宿迁的城镇化之路也经历着变化。2007年在规划新农村建设时,曾提出将全市340万农民、100万户分散居住的12228个自然村,归并到2500个集中居住点上,耕作半径约是1公里;后来又按照集中集中再集中的要求重新做了规划,集中到1356个集中居住点,耕作半径是1.5公里。并且也已经有1/3的村已经启动建设;前不久又进一步压缩到1066个点。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新建房空置率很高,不少外出的人在家建房只是为了留下一个根,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并不愿回原地居住。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这一重大决策适应了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因此,我们今年不再强调在农村新建多少个点,而提出主要向城镇集中,“镇当城建”,除了中心城市和三个县城加快人口集聚外,省级重点镇要集聚5万人口以上,一般乡镇也要达到2万人。人从那里来?主要靠农村人口集中,首先将镇区周边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农民,集中到镇区来建房或者购房。新的集中居住区规划要做到“三靠近”:靠近现有城镇、靠近工业园区、靠近商贸市场。把生活居住和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城镇便利与田原风光融合起来,让城镇带动农村,吸引农民转移到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当然,并不是说农村的形态就消失了,农民就全部进城了。即使后工业化时期,农村还有居住的村落,还有种田的农民,但那是缩小的现代村庄,少数的新型农民,是生产方式转变的农村。
    我们加速城镇化进程,就是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在现阶段,要在确保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生存底线不丢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发展高效农业,宿迁已经发展了几十万亩这样的高效农业;即使种粮也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用民主的办法集中田地,统一耕作与管理,用规模种植来提高效益,我们正在进行的“万顷良田工程”为此创造了条件。什么时候以大型拖拉机为主的机械在连片的大田里耕作,那就是农村生产方式转变之时。
    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前瞻的眼光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用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农村的大变革。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收入向非农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把这当作宿迁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狠抓不动摇不放松。
    当然,这一过程并不一蹴而就,但容不得我们缓慢。宿迁已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现代高效农业的快速推进期,农村建房“平改楼”的能量释放期,很多农民进城还是回乡,务工还是务农,正处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只要我们观念先行,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推动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务工就业,购房建房,安居乐业,组织更少的农民从事规模种植,发展现代农业,真正做到了减少农民,缩小农村,农村的大变革还将越来越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