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秋实” 话真实
(2009-10-06 09:51:06)
国庆期间,天气好的出奇。农村大地的树上挂着硕果,地上垂着黄穗,棚里长着绿物,大自然的妆扮显示着“秋实”的到来。阳光照射强烈,气温依然较高,但这是农民喜盼的,对庄稼“晒田”、瓜果的“成熟”、谷物的“晾晒”十分有利,我们也禁不住走向田地,饱览秀色,分享喜悦。
我们所看的既有被安排的高效农业和新村建设点,又有随机走近的农户家庭和正在劳作的农民。不仅记住锦绣大地的丰收景象,更记住与农民交谈的话语,令人欣慰,受到鼓舞。
在宿迁东方养殖场,见到始终乐呵呵的冯秀,她说今年养鸡行情好,每只鸡能赚3.8元,才养了3茬就赚了50万元。问她遇到风险怎么办?她说,过去养鸡送到外地,确实亏损过关过门。现在不怕了,本地的“龙头企业”“益客公司”跟我们签了合同,每只鸡保底赚2块钱。她们夫妇正忙着扩大投资,年饲养100万只。随行的区委书记曹秀明说,你们加快发展,全区宰杀肉鸡需要1.8亿只。一路上,我们看到扬州客商在新庄镇办了“亿润种禽养殖场”,新沂年轻人在关庙镇办的“春辉种禽公司”,看来宿豫区的肉鸡养殖这个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开始昂起来了。
我们走进顺河镇林苗圃居委会旧村整治现场,看到一户庭院整洁、没拉围墙的农家,门前的树上银杏、柿子压满枝头,随机问了男主人,他说这栋小楼是他第二处住房,是几年前买下来的,那时很多人外出打工定居了,纷纷变买房子。现在村里环境整治好了,道路修到家门口,还有了联户污水处理装置,再没有人舍得卖房了。他平时在里城为“五星电器”送货,月收入1000多,女儿在楚街站店,儿子在工厂就业。只是国庆回来看看。家门口的4棵银杏、4
棵柿子树,每年还有4000多元的收益。村镇干部告诉我,他们准备继续扩大村庄整治的成果,利用果园优势发展“农家乐”、“采摘趣”的生态旅游。我们还来到“拆老建新”的曹集乡双河村集中居住点,已建成8栋正在建设的3栋4层楼房,占地50亩就可容纳住户320户,走到一户人家正在高兴地进行装修,这就是我市全力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途中我们看到有一台收割机已经开始收水稻,立即停车走进田埂,与两位农民攀谈起来。他们说,今年水稻长势很好,亩产稳收千把斤,净收入能达到500块,自己已不是依靠种粮收入过日子,平时就在附近做零工。水稻收割时花50元/亩请机械收,我过来用蛇皮袋装粮食就是了。张鹏才还说自己的儿女已不会再种地了,儿子学的数控机床专业,问我能不能在宿迁找到工作,我说宿迁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下一代不种田可以土地流转,规模种植效益更好。据随行的农业局同志介绍,今年水稻平均每亩有效穗数15.1万,结实率86%,千粒重26.5克,平均单产572.2公斤,比上年增加29.2公斤,连续第6个丰收年已成定局。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地处运河湾的“华艺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看到不少农民正在把一筐筐青幽幽、圆滚滚还带着白霜的无籽大西瓜抬上汽车,一位头戴牛仔宽沿帽黑瘦皮肤的中年人正在指挥着,他说他来自浙江台州,原是开汽摩配件工厂的,从来没有搞过农业,是这里的农开局同志招商动员我来的,很短时间帮助流转了土地,修建了道路。我投资1000万元,3
个月前搭建了大棚780亩,种植反季节无籽西瓜,正好赶上国庆、中秋旺市好价,每亩地能收获3000公斤以上,净赚1.5万元,还带动中老年农民在瓜田打工,每天能有30到40元的收入,问农民都很高兴。客商一再说,这里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好,真是难以想象。
尽管半天走马观花,询问也只三言两语,也有人说我尽看好的,农村还有许多许多的问题。这些我承认不回避,但必须看到现实的农村在进步,上述的变化或许刚刚开始,还需长期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步伐在加快。一路上我们感慨,过去抓城市化的精力和投入太多了,现在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投入向农村倾斜了。宿迁提出要把农村建成为苏北“最整洁、最现代、最生态”地区,应该为此目标而加倍努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