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内涵建设
(2009-01-27 09:20:04)
这已经是我连续三年在春节期间写关于宿迁教育的博文,而这次的主题思考很久,写来有直抒心臆之感,我总认为,经济发展可以做到持续快速,但是教育如何积聚底蕴提升内涵则是我牵挂萦绕的大事。宿迁的教育从2000年开始以改革为突破口,带来了大发展,创造了穷市办大教育的奇迹,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教育投入由2000年的8亿元增加到去年的34亿元;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0年的47.84%增加到去年的96.9%,连续第四年保持苏北第一;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1年提高到去年的10.5年;职业教育在校生由2000年的9500人达到去年的11.9万人,占全省比例达9.6%,普职比为4.5:5.5。教育的数量有了、规模有了,比例也合理了。但我们还追求什么呢?
我们要孜孜以求教育的内涵提升!
应该说随着数量的增加,我市的教育内涵建设一刻也没放松,水平也在进步,比如我市普通高中高考本科达线由2000年的4252人增加到去年的9413人。职业教育去年5所职教中心全部验收合格为四星级职校,职业技能鉴定率也提高到40%。
但总体上看,我市学校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教学水平和能力没有大的提升,新的突破。我在今年市委扩大会上说过,宿迁的教育现在还是一片平原,没有什么高山,我们要的这个高山就是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学校。
尽管去年我市高考本科达线净增1528人,再创历史新高,但一本和名牌大学比例并不理想,仅有4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而南通市高达47名,常州前黄高级中学一个普通县级中学也有11名,在全省高考前10名中南通市就占了8名,海安中学更是占据3席。
这就是我们的差距。一些名校名师的教学思想与方式确实与众不同,南师大附中提出“让平常者不平常,让优秀者更优秀”的办学思想,带来了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和办学质量,使得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纷纷把保送、提前招生、自主招生的名额投向那里,09届高三的保送、提前招生、自主招生就达370人,仅北大、清华就有32名。我市的教育内涵建设就是要象这样的学校学习,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宿迁大地上涌现这样几所学校,群峰竞起,就一定会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那时的平原也不会是现在海拔的高度。
也许有人认为,不能这样以分数作唯一,把应试奉圭臬,但应该承认分数还是目前最公平、最有效的办法,能考上或者受到北大、清华的青睐,毫无置疑就是对你教育水平、教学内涵的检验。如同用经济效益指标衡量企业一样,我们的教育也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追求。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强调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但没有“优质”何谈均等。况且现在每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与企盼十分高,本地没有高水平的教育资源,人们必须会择良校而栖,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也许有人认为,我们的起步晚基础差,高山难以企及。但事在人为,我们正在组织学习的海安的栟茶中学姚止平校长的先进事迹,他讴心沥血地办学,最突出的成绩是把一个普通的三流乡镇学校变成全国有名的学校,去年高考本一录取比例为60.1%、本二录取比例为91.6%,这就是后发快进奋力赶超的榜样。
对教育内涵的提升,其实没有什么更多更深奥的道理,就是依靠我市5万多名教师共同奋斗。我们从正在开展的“师德生规,和谐校园”学教活动近万篇的网上体会文章看到这股激情和热流,大家共同的心声就是要把教育当作终身事业来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宿城区罗圩中学副校长张达志讲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泗阳县李口中学校长胡超同志说的好:“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学校成长的关键”。宿迁教育内涵提升需要教育工作者这种决心和信心,这方面要象我们全市快速发展的经济一样,树立起“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态,按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坚持教育创新,研究教学规律,钻研教育科学,把握学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师生素质,就一定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把宿迁的整体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评判的标准自有社会、家长、学生的公认,我们期待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