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就业民生

(2008-10-12 22:27:43)
标签:

杂谈

    每天清晨的宿迁,从四乡八邻各个进城的道路上奔涌着的摩托车、自行车大军,农民工兄弟赶往城市,奔向工地,在为建设高楼、厂房而干着短工,打着零工。天黑下来他们又潮汐般地回家。在红绿灯道口,我与他们有过几次短暂的交谈。问:你们一天苦下来有多少收入?答,七八十块。干什么工作?木工。不如瓦工(砌墙的师傅)收入高(木工现在技术低,只是敲敲钉钉),一天一百二三十块。建筑工地的老板则常抱怨,现在民工越来越难找,每天都要数着钞票发到手,才能找到!
    这就是变化。记得十年前,宿迁瓦工的日工资从十元、二十元,到七八十元,一步步在提高,需求量年年在扩大。以至去年夏天我市供应最紧俏的竟是“商品混凝土”与“厂房钢结构”。
    宿迁旺盛投资需求,带动了用工的需求。民工们也异口同声地说宿迁的大建设带来了苦钱机会多的是,希望能这样持续下去。
    现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占到个人收入的60%以上,今年1-9月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盖源于此。全国2亿人的农民工构成了中国劳动者阶层的主体,他们在工厂、城市做着最苦最累的活,一旦工厂关门,经济萧条他们只能耗卷着铺盖回家,没有失业保险,没有养老保障,也许还没有任何补偿。从电视,报刊的报道上看到一些发达地区传统纺织、服装、制鞋等小企业因为成本上升、出口下滑而突然关门,外地来的民工宁愿住在破旧的房子,吃着馒头咸菜也不愿返乡,年轻的有劳动技能的还有重新找工作的机会,那些年龄大没技术的人就陷入困境。
    过去,有人设计抬高中国的人力成本,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劳动者素质和专业技术含量的提升。但恰逢通货膨胀的压力,世界经济的衰退,造成了生产的萎缩,也减少了就业机会。这是我们不得不要认真应对的大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失业率超过5%以上就足以造成政局不稳,国家经济体系的大崩溃。虽然中国农民工的失业可能在统计上是隐性的,甚至不计的。但他们突然失去了打工收入,返乡没有田可种(上辈人分的田)也不会种田,生活就成了大问题。我们不能指望中国劳动力的素质一下子就整体提的很高,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毕竟是第一代工人,还有相当多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只能干些粗壮的活计简单的劳动,况且这些活也要有人干,只是不要失去这种挣钱机会。
    幸而我们宿迁经济的大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旺盛,还常常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我们设想如果那一天,宿迁清晨与傍晚的进出城道路上少了车水马龙,那就有一大批每天能挣百元左右收入的农民兄弟生活陷入困难,消费跟着下降,反过来也会影响生产,经济一定下滑,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宿迁作为后发展地区,工业经济一定要保持快速发展,房地产要平稳发展,商贸要促进繁荣,不能出现大起大落,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政府愿意舍弃部分收益,也要保持必要的速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