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过去一些干部以权谋私,平民百姓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或者敢怒不敢言的事情,他们也勇敢的进行举报,投诉、信访了。在我们查办的案件中、收到的信访件中,就有极少数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公务员、执法者,只要掌管了一部分权力,就不惜铤而走险,弄权擅权,受贿捞钱。特别要警惕的是,他们往往利用职务之便,披着合法的伪装,迂回隐晦的寻租洗权。
典型的是,有的以鼓励机关单位和干部创事业的名义,拿出单位的钱投资权力范围内的经营,获利后私分;有的在自己执法或是服务对象投资项目中入股,有的甚至是赤裸裸的干股、暗股分红;有的以亲戚朋友的身份借出钱款,收取高息回报;有的在公开招标或者小工程议标的幌子下,进行暗箱操作,为行贿人谋取好处交换;有的以自己的亲属亲戚名义组成公司,在自己手下直接承揽小工程、承包小经营曲线获利;有的还把黑手伸向了大病医疗、征地补偿、农业补贴、困难补助、计划生育等款项。五花八门,手段百出。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扬利剑,坚定不移地预防和惩治腐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绝不姑息。在我市近几年查处的案件中,既有一次收贿几十万,权力股分红几百万的“大老虎”,也有买绿化苗木吃回扣、拆迁房屋拉皮尺丈量地的“小硕鼠”。我们最近特地把这方面的典型案例编辑成《贪欲走上不归路》的专题片,在全市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征地拆迁、执法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警示教育,就是要揭露并解决权力寻租问题。
我们时常对“大人物、大腐败”深恶痛绝,千夫所指。但对“小权力、大腐败”的问题,也绝不能忽视与轻饶。最近报道安徽一个县城交管站长6.13“撞车式拦截”事件,这人仅是一个乡镇的站长,但他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不仅违法参与道路客运经营,而且倒买倒卖多条客运线路运营牌照,在当地有“线路牌王”之称。难怪新华社时评道“可见当地腐败分子的气焰多么嚣张,社会风气多么浑浊!”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还敢去投资,老百姓的气还能顺。党风不正,官风不清,一定会拖往发展的后腿,经济工作也搞不上去,搞上去也会下来的,甚至会无宁日。象刚刚发生的贵州瓮安“6"28”事件,就是因为当地在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对但对矿权纠纷处理、移民搬迁扶持、违章建筑拆除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导致党群干群警民关系紧张,以至于事态恶化,发展到不可收拾。
因此,我们必须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反腐倡廉,这确实事关一地一域的发展与稳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