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实干中壮大的农技队伍

(2008-06-20 12:26:50)
标签:

杂谈

    农村是一个渴求农业技术、知识、人才的广阔天地,尤其是宿迁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市,亟需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新农民来更新种养方法,改进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发展高效农业。
    这一切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沭阳县潼阳镇引进的苏州嘉汉林业集团南花北木驯化基地,在泗洪县四河乡引进的苏农蔬菜生产基地,几位刚从一流农业大学毕业的年轻的农技员正活跃在田间。在泗阳县众兴镇蘑菇生产基地,王集镇的蔬菜生产基地等地,有从山东寿光请过来的“菜师傅”,从福建漳州请过来的“蘑菇师傅”指导种植,据说月薪酬要5000元。虽是客家农技员,但毕竟在宿迁大地为农业服务的人,传播着新技术、新知识,这是宿迁历史上少有的现象。
    也有宿迁本土产生的民间农技员。沭阳县潼阳镇的臧建阳,有20多年种植西瓜的经验,过去仅的本乡小打小闹。今年他到沭阳县的十字乡、泗洪县的魏营乡各流转了500亩土地,投入2000多万元,种植早春的台湾小兰和新疆的8424系列,自创了日光温室电热线育苗、机械揭盖草苫等新技术,改变了当地魏营西瓜的传统种植与大路品种,成为我市西瓜种植第一大户。在他瓜地干活的农民有200多人,臧建阳同志说:“他们有的就是来学的,干干就会了,回家就可以干了。”潼阳镇还有一位农民刘勇也是在实践中摸爬出来的,几次到山东学习,潜心研究,一笔一划地写出5500字的栽培技术的文章,还在农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在培训班上讲课。自家的地干脆成了科学试验的基地,做起了西瓜种植的顾问,收取技术费。连远在外县的农民也上门拜师学艺,聘请传授。现在他又试验种起了台湾的哈密瓜。这本土的民间农技员,一旦与创业事业联系起来,就会萌生、成长、壮大。
    更有一大批新生的农技人员正在萌动。去年7月到宿迁的200多名大学生村官有一半的人开始了创业的历程,他们从书本、从母校、从实践中请教、探索、研究农业技术。泗阳县王集镇韩金祥毕业于扬州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利用自己的专业并聘请母校教授作创业导师,在去年8月兴办起养猪场,已出栏生猪200头,获利10多万元。也有不是学“农字头”专业的创业者,如毕业于应用数学系的南刘集乡河边村助理黄海同志兴办的养猪场,毕业于电子通讯系的上塘镇秦树峰种植西瓜、杭白菊等,都是边干边学,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有技术。
    这些非体制内的农技人员,伴随着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创业项目而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宜的土壤。我们要给予各种的鼓励,倾心的支持、政策的扶持,使他们尽快成长壮大,而体制内(财政供养)的农技人员更要充分发挥作用,特别要继续学习,知识更新,防止用老化的知识指导,守传统的经验办事。今年4月以来,市农业局组织了206人到山东寿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大家深感知识的落后,科技的重要,正在奋起学习。各县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共培训1400人次。看到每次都是爆满踊跃的场面,如饥似渴的听讲.
    我感到,在宿迁农业进入大提升的关口,太需要农业新知识新技术了,太需要在实际干带领干的农技人员了。我们不能失去这个第一生产力为农服务的机会,必须把这方面的力量加强加强再加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