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民文化产业

(2008-02-25 12:03:07)
标签:

杂谈

    一踏进河南商丘大地,我们就参观“中国画虎第一村”民权县北关镇王公村,到处挂着“画室”、“创作室”一类的牌子,农家小院成了创作基地,全村1366人,有400多人从事绘画的画作销售,作品以工笔虎为主,兼画山水仕女,花乌鱼虫、画作尺幅小到三尺“虎头”,大到几十米的“百虎图”长。众多农民画家开门办学,广招学徒,辐射带动周边数千名农民创作或经销农民画,年培训绘画人员1000余人,学有所成为大师级的已经到了80后。该村被命名“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看到农民在画室精心地工画,耗时费神地画,那是真功夫,看着只只老虎活灵活现,纤毫毕现,虎毛如真,让人情不自禁地要摸上一把。村里的标语写道“泼墨岂只为斗米,虎虎生风长精神。”其实,这不光是艺术创造,也是文化光大。画虎由过去的传统习惯,少数人的爱好形成了一个产业。去年,创作绘画作品5万余幅,最贵的作品买到4万多元,受到尊崇虎的韩国、日本的欢迎。创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另一幅村里的标语展示的是真正的成效,“一张虎十亩粮,骑着老虎奔小康。”
    传统的民间的文化必须转化成产业,才能发扬光大,日臻精深。如果自娱自乐、自我封闭,孤芳自赏,避免不了日渐萎缩,最终失传的结果。我市获得文化物质遗产或各种大奖的的传统桃雕、影雕、版画呢?需要从“画虎第一村”的经验中得到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