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一段80字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国、奥地利两国的企业代表今天签署了8个风电项目的碳减排购买协议,总减排量达到380万吨。根据协议,奥地利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减排量计入奥地利在《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承诺。
紧接着看到11月1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公布了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全球气温本世纪可能上升1.1至6.4摄氏度,海平面上升18至59厘米。人类一些污染行为甚至将造成“突然且无法逆转的恶果”。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发出警告:“世界正处于重大灾难的边缘”,南极冰盖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6公尺,淹没包括纽约、孟买和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报告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延缓全球变暖趋势”,例如征收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税、制定更高的排放标准和更严格排放限制。
这两则新闻如果是一般读读可能只是忧患而已,真正使我感到紧迫与紧张的是,联想起11月2日我曾一天接待会谈的日本客人和加拿大客人,他们说,你们的垃圾我们来处理,堆成沼气用来发电,其他工厂的余热我们也可以帮你们利用,不过要把节能减排指标给我们。猛一听很高兴,我们正在为垃圾处理发愁呢,这送上门的好事何不乐为呢。其实深层次地想一想,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发达国家觉醒得早。现在就满世界收集节能减排的指标了,如同战略储备一样,不仅用作排污权交易的经济目的,将来也可能成为经济竞争经济战争的一种武器。因为你不执行节能减排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别人就可以联合制裁你。
又则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还包括近日国务院一口气批准下发了六个“节能减排”成套性文件,围绕着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节能减排将成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成了决定干部升迁去留的一项硬指标。
这就是在今年11月份发生的有关节能减排的几件事,真是步步紧逼、环环相扣,严肃严格严厉严密,到了你不得不为,不得不大为的时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