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5:45,天已经完全黑下来,迎来了下班时间的晚高峰,我站在市国土局的大门前,看到来来往往的车流有序畅通,车灯如炽闪亮,倒也平添了城市的夜色下的繁忙。但感到不协调的是,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鸣号声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据我的掐表计数,一分钟内有26次的鸣号声。按理说,我站的地点是新老城区的连接处,道路较宽阔,人流车流也不算多,车辆完全可以从容地行驶,没有紧急情况靠鸣号来提醒别人避让,但恰恰是鸣号声直刺你的耳膜。
禁鸣和乱鸣不是小事。首先这是躁音污染,人们在高于50分贝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刺耳,而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使人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感到头晕、恶心,听力及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网友徐维军同志曾指出,在幸福中路玻璃花广场的分贝估计不会低于150分贝。这种环境是大家都要承受的,谁都不会感到舒服。
再则,乱鸣喇叭是一种陋习恶习。这种陋习源自古代,当官上朝出巡就有鸣锣开道之威仪,老百姓必须回避让大人车马骄子先过,时代到了今日就承袭为开车人的特权,我想怎么按就怎么按,根本不考虑街道上走的人路边住的人的反应。如果干部有这种特权大家一定会共诛之,现在更多的平民百姓也有了车,希望不要加入这特权一族。这点还是要学学发达国家的开车的人,宁愿停下几分钟,让你过横道线的人从容地过马路,决不会急吼吼乱鸣号人让车。
再次,宁静的城市不能靠处罚支撑。我知道最近市交管部门对禁鸣没有搞专项整治,没有在行车道上写出标语挂出提醒牌,但我们不能在这样的重罚的高压下生活呀,不罚款就不舒服,罚了款就有意见。人的素质要在自觉中提高,在禁鸣的规定最重要的是自觉遵守,这对别人对自己都有利(做道德高尚的人会身心健康,同时在乱鸣号城市中你自身也会受到伤害的)。
一个城市的鸣号声,折射了这个城市现代程度、管理水平、人的素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