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宣布到2008年实现每个行政村都建立警务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驻村民警,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民警的“零距离服务”。
目前,江苏已有85%的行政村建立了警务室,并配备了7560名驻村民警。我市也已在1449
个行政村初步设立了1337个警务室,基本做到了“五个一”,即:有一张值班床,有一部电话,有一个告示台,有一个社会治安民事调解的记录本,有一个警示灯,有一个专职保安的队伍(省里要求2人)。
我在这里为什么要说是“初步”、“基本”二个字,是因为我深知,按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我市现有的村警务室还有不小的差距,还要做大量建立完善的工作。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村都有警务室”是创建和保持“社会治安安全市”的基础,而且警务室设在村庄里,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有安全感、踏实感。我们应当把建立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年度办实事项目,抓紧抓好。每个村都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康居示范点建设,或结合村支部村委会用房的改造与新建,给村警务室留下位置,留足面积,作为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的载体。没有平安的村居环境,一切都是零!
第二,要扎扎实实把“五个一”做到位。“五个一”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联防保安队伍。各级领导必须下决心,亲自抓、直接抓,才能落实到位。要因村而宜,选择热心村民公益事业、身体健康的人参与,或者村民轮流担任,给予适当补助,鼓励其参与保安工作。对享受农村低保补助的人,只要条件符合的,应分配其参加保安工作,并可适当提高标准,花钱购买服务。
第三,要建立健全群防群治体系。“社会治安关系你我他,群防群治靠大家”这应成为共识。随着我市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现在,各地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村居值更巡逻制度,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这种群防群治的形式,也需要大家一年出几块钱,这能得到乡亲庄邻的的拥护和支持吗?政府和公安不可能把村民自治的一切事务都包下来。古时就有在四乡八邻、敲梆打更、防火防盗、保庄护家的传统,新时期更要发扬光大。乡风文明、和睦和谐、安全安居、创业致富正是我们追求和希冀的环境,我们难道不应为之做些贡献吗?真正的群防群治才是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