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励建高层建筑,但规划的布置要稀疏些。
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名人影响着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者们,一个是英国的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基于“乌托邦”的理想在1898年设想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概念,以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这对后来的卫星城市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另一位是柯西布耶在1931年发表的“光明城市”(Radiant
City)的规划方案,建议城市集中发展,建设大量高层建筑提高密度,其理想的城市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非霍华德的平面“田园城市”,这对后来的“精明增长”、“紧凑发展”的“新城市主义”提供了理论样本。从现今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和节约城市基础设施成本来说,当然应选择“光明城市”的合理部分,并加以改进,辅以“城市有机疏散理论”——对高层建筑用“保护性绿地隔离起来”。这就是我设想的高楼时代“应高些但疏些”的由来。
(2)城市高层建筑要密集成区,切忌见缝插针,尤其是中央商务区(CBD)。
商务区人口稠密、信息量大、交往频繁,配套性强,见缝插针陡增交往距离、交通流量、耗时费力,形不成商气,还造成交通压力,破坏城市的天际线及特色符号。
(3)高楼时代最要超前考虑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虽然现在宿迁交通矛盾并不突出,但这样速度发展下去必定会出现问题。因此要按照现代交通框架系统规划每一条路,布置好主干、次干、街巷等各种道路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为了建设好高楼,宿迁市政府今年12月18日刚刚下发了195号文件,首要的是规划好,已经确定了市区高层建筑重点区域,必须是钢性的不动摇。其次是政策鼓励,凡开发高层建筑占总开发量60%以上的可返还土地收益50%,占95%以上的返还80%,并且还有电梯运行费、首次更换费的补贴。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高层建筑矗立在宿迁大地,为我们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勾勒出雄伟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