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考察高效农业搞的好的县市,接触到一些领导,他们的理念使我们感到吃惊:
一个过去的农业县的县长说:幸亏我们县土地不肥,肥了老百姓就把地当作一回事来种了,他就走不出来了,老百姓不种庄稼就富了,传统农业再种一万年也富不了。难怪这个县的农业在三次结构中的比重只有2%。
一个在山东并不富裕的县(财政总收入8亿元)县长说:我们宁愿不要种粮补贴(一年省补几百万),要的是农民的富裕。难怪这个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去年4500元,今年能达到5200元。
一个地级市的领导听说我们市有30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时,随口说了一句话,农民种水稻插秧太苦了,怎么受得了!他说我们山东农业都实现了机械化,这边小麦在收着,那边小麦在地头就买掉了,农民都在忙高效农业了。难怪这个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已变化成13:57:30,秘书长自豪地跟我们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主导的阶段。
这里我们不要曲解山东的干部不重视农业,不抓粮食生产,而是用什么思路抓,必须走农业的工业化之路。即使传统农业的种地打粮也要靠规模化、机械化,一家一户种三四亩地的粮食是种不出富裕生活的。看着山东大地绿油油的麦田心里如是这样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