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这难道不对吗?
(2006-12-14 10:49:38)
近日,与一著名报刊记者交谈。他说,“宿迁是全国几个记者始终关注的热点地区,你们一有消息我们就知道。”我说,我们希望你们更多地关注宿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支持我们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大势上报道,不要跟踪报道我个人,要多报道一些普通群众、创业能人。他说,“你认为是报道一个市委书记能吸引人看,还是报道一个普通群众能吸引看。”我说,“你们就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发行量、点击量。”他说,“这难道不对吗?”
至此,我诘言了。什么时候读者的口味变了,怎么变的自己也搞不清了。象普通群众的先进人物邓建军、李元龙、周光裕等,优秀基层干部吴仁宝、张云泉等,只是在传统的主流媒体上宣传,别的一些报纸和周刊难见踪影,著名网站更是不见影子。
回想起来我所经历的主流宣传可不是这样呀!小时候,首先受影响的是雷锋事迹的宣传,为了看从辽宁抚顺巡回到南京军人俱乐部的雷锋事迹展,我们冒着大雪步行参观;六十年代,穆青同志写的《一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让我们敬仰不已;部队作家金敬迈同志写的《欧阳海之歌》,改成广播书场后,每天中午12:30播出半小时,让我们放学以后围到饭桌吃中饭时一集不拉地听了二个多月;即使到文革后期,张天民编导的电影《创业》也促使我们激动不已,大庆人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精神永远铭记在心,铁人王进喜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跳进泥浆里搅拌,永远成为我们心中的定格。
这就是我们经历的主流宣传。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们的过去。怎么说现在时代已经发展了,文化多元了,宣传不能靠说教,要运用喜闻乐见、现代科技手段等。但我始终认为还少了一些什么,始终坚持自己的认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