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坛必须商业化】
标签:
中国商业化稻谷诗人诗歌论坛微薄 |
分类: 子花瞎说 |
诗、论坛必须商业化
文/郑章平
诗论坛的存在,在目前来讲已经达到成千上万的数量,表面上可谓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这只是一个虚假的繁荣,其实内质是非常虚弱的。这种“软骨病”目前来说是整个诗坛的普遍现象。一个没有内在体制的群体最终的命运就是等待死亡。
其实经营一个论坛就像经营一个事业,你是以一种什么心态去开始这件事。你在开始着手做的那一刻就必须要规划好它的最终命运。这也就是一个定位的问题。很多人一直都很努力在经营着那份田地,但是却没有好的收获,好的发展。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方向,只是凭着那么点兴趣去做,那是不会长久的。等你心中的梦想长久不能落地的时候,燃烧的火焰终究会熄灭。你总会有累的那一天,总会有腻的那一天。而这个过程中,你还执迷不悟,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使花再多的功夫也是白费力气。只有找到了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你最好的路标导向。它会吸引你,迫使你去朝着那个地方一直走下去,一步一步有计划的达到目的地。如果老停留在网站页面上折腾,即使设置得再漂亮再细致合理也只是一个表面而已,对于论坛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不妨多花点时间思考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规划。我们不仅要能划船,而且要能划到对面摘到彼岸的花朵。
论坛,说白了就是一个空间。它的功能就是放一些文字图片视频之类的电子档在上面,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随着博客,微薄等一些更加便捷的小型空间出现后,论坛的影响力和作用相对要削弱了许多。此时,对于论坛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这个空间本身上。应该明确知道当下是一个速食文化的时代,空间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如果诗不商业化,论坛不走商业化道路,诗,就是一个孤岛一样的原始森林。纵使里面有珍奇异兽也只是一个不为外人道世外桃源而已。一说到诗,大部分都第一联想就是唐诗宋词。这说明什么?还谈什么诗?还谈什么把诗发扬光大?能不能延续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商业化是一种思想,并不是腐化,低俗,充满铜臭的代名词。有人可能不屑一顾,觉得把诗歌商业化了,那诗还能叫诗吗?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它依然还是诗,一点也不矛盾。诗人就像农民一样,农民种稻谷,不管稻谷是卖还是留,它还是叫稻谷,他也还是叫农民。稻谷只有走上市场才能发现它更大的价值,可以做米粉,做饼干,做面包……诗已经长久地处在一种低迷的境地中,究其根本是这个时代的步伐加快了,而诗歌的脚步却还停留在过去的年代里。一直都认为诗就应该寂寞的走下去,一直都认为诗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甚至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诗。这都是没有跳出这个思维而产生对诗的一种局限性理解。
诗必须商业化,其精神、内涵才能转化为一种触手可及的产品。才能把诗这个“产品”的最大价值发掘出来,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循环体系。诗坛需要这样的一批人,诗人也需要这样的一批人,诗也需要这样的一批人。
小说可以卖钱,诗为什么不能?绘画可以卖钱,诗为什么不能?出个CD可以卖钱,诗为什么不能……我觉得这完全可以呀!只要有前期的精心策划,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诗能卖钱,才有真正的诗人出现。才有人静下心来成为诗人。在这个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金钱就是衡量一件事物是否有价值的首要标准。以后的社会也必然是以经济为发展目的,所以不要指望现在不值一文的文字在今后能价值连城。诗,只有商业化后才能卖个好价钱。
但,诗商业化不是只为了钱,可以说是为了“诗”这个文化产业的进一部建设。商业化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策略而已。国内盗版业的猖獗,是地球人都知道。曾问过一些老外客户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了解中国的什么。一般情况下他们第一个回答就是:中国制造非常强悍,并补充说盗版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个手机在他们国家卖六七百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三四千,而在中国随处可见几百块钱的山寨货。他们感到非常的惊讶,惊讶居然那么的便宜又那么的仿真。更惊讶的是怎么这么猖狂却没人管制。难道这个在我们国家是合法的吗?一个作家也是,辛辛苦苦熬了几年写下的文字,书没上架一个礼拜,地摊上就出现了。正版几十块一本,盗版货十元三本都有可能。三年的煎熬算是泡汤了。长此以往,作者吃什么?稿费能养家糊口吗?政府这些年一头扎进搞经济建设,压根都不太注重这一块,而凭个人的力量是没办法去管这个事。只有自行成立一些相关的部门,做好这个售后市场维护,从而确保每位作者的切身利益。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成果不是错。
到底,商业化这条路该怎么走?怎样实现论坛的商业化?论坛与论坛之间该以一种什么关系存在?诗人要以一种什么态度重新去审视诗歌?商业化后会存在哪些利弊?——请听下回分解。
-
0(0%)
-
0(0%)
-
0(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