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酷暑时节说水饭

(2023-07-25 22:52:01)
标签:

饮食

东北

水饭

生活

分类: 随笔

地球已经进入大暑节气的轨道,今天酷热,上午十点左右就已经觉得空气中的温度很高,走出房子都感觉是一种考验,这两三天来,我也觉得胃口不如前段时间好,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苦夏吗,在往年的夏天,常常听人说苦夏,没有胃口吃饭,但我都暗自庆幸,还好,我还有胃口吃饭,即使是自己下厨做的一身大汗,也还是不妨碍吃饭的兴致。

这两三天的觉得“胃口不佳”,让我回忆起我们老家的特色饭食,水饭,我从小就知道我们家一到夏天就会做水饭吃,就算那时总是在大饭堂打饭,自己家也时不时的会做一顿水饭,不能不说,水饭在夏天吃,真的是极其爽口,极其开胃,不说消暑与否吧,总是能让你在炎炎夏日吃上两碗饭的。

水饭,与稀饭不一样,与各种的粥也不一样,之前我说过我们东北的稀饭就是大米粥小米粥,或者也会来一个青菜稀饭,广东的粥就不同,五花八门各种各样,还很营养都好吃,但广东的各种粥都得趁热吃才好吃,咱东北的大米粥小米粥都可以放凉了吃的。

这些粥不管凉吃还是热吃,都和水饭是不一样的,我一说水饭有的朋友会说是不是跟上海的泡饭一样的,严格的说是不一样的,以我看书得到的认知来说,上海的泡饭多是早起之后,用隔夜的剩饭拿开水泡一下加点咸菜之类的一起吃,讲究点的是把剩米饭放锅里再煮一煮,加些肉菜之类进去,又可饱腹又有营养,操作起来还比较简单。

我去过两次上海,在寻找各种美食的时候好像都没有碰到过“泡饭”,也许在上海,泡饭就是一种家常的简餐。倒是我在深圳的某一家餐馆还真的吃过上海泡饭,对,餐牌上就是写着“上海泡饭”,说明这就是上海的特色,如此,对闻名已久的上海泡饭就有了一次感性认识,说实话,这家做的上海泡饭还真的挺好吃,不腻,爽口,吃的很满意。

粥,或者稀饭,是用米熬出来的,泡饭是用做好的米饭或隔天的剩饭加水煮出来的,水饭看起来有点像泡饭,还没有添加各种配料的原始泡饭,但我们的水饭一定不是用做好的米饭加水或者剩饭泡水做出来的。

水饭,我们东北人独特的水饭,是用米现煮出来的。我小时候就跟妈妈学着做过,当然,这只是煮饭而已,看起来并不难。做水饭就跟煮稀饭差不多,按照煮稀饭的放水量甚至再多放一点点水,煮开之后,就要看着,不能放那任它熬,掌握不潽锅的火候,注意观察米的状态,在米粒刚刚爆开一点的时候,尝一尝,没有硬心儿就赶紧捞出来。

是的,在煮饭之前要先晾一大盆凉开水,在米粒煮的恰到好处的时候,用大笊篱也就是漏勺捞出来,放在那一盆凉水里,吃饭的时候,再用小笊篱把饭捞到碗里,不带水,盛在碗里的米饭既不是干饭也不是稀饭,看上去干干的不带水,吃起来却不是干饭的感觉,每一粒米饭都是独立的,不黏不腻,爽爽滑滑的,口感还是凉的,夏天吃真的无比的舒服。

我们常说吃粥的时候最好配点咸菜榨菜豆腐乳什么的,不用大菜,所以正餐的时候,很少以粥做为主食。吃水饭就跟吃干饭一样,什么硬菜大菜蔬菜都能很好的搭配。顺便说一句,我们北方人习惯说干饭稀饭,广东人则不,他们说米饭,说粥。现在网络流行语的“干饭”,不是干湿的干,是干掉的干,应该是很能吃猛吃使劲吃的意思吧。

水饭也可以多变,比如你可以用苞米茬子煮,可以用大黄米煮,可以用高粱米煮,也可以大米小米一起煮,吃的时候,可以干干的捞一碗吃,也可以带着水一起吃,半碗米饭半碗水,那更有一种顺滑的感觉。对了,必须要说一下的是,煮水饭还会有“副产品”,就是你把米饭捞出来之后那一锅米汤,小朋友喜欢加了白糖喝,我喜欢喝不加糖的米汤,从小到现在我都喜欢喝米汤,想要米汤稠一点,煮饭的时候可以少放一点水,不爱吃水饭的人也可以另外捞出一碗不放凉水里,直接盖盖儿闷在一个碗里,也可以得到一碗干饭。

妈妈说在老家,一个大家庭十几二十多口人,煮水饭之后的米汤就喂猪了,猪们也增加营养了,妈妈还说,在老家的时候还可以直接用井水来捞水饭,井水更凉,那水饭就更好吃了。夏天炎热,下地干活回来的人吃上一大碗两大碗凉丝丝的水饭得多舒服啊,普通人家,不能总有荤菜吃,炒土豆丝、咸鸭蛋,拍黄瓜,蘸酱菜,和水饭都很搭的。

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每年都要看几本或十几本甚至几十本,但一直没有在书中看到说东北的水饭的,只有一次在《随笔》杂志上看到一个小小的四分之一个豆腐块儿的样子的那么几十个字说水饭的,那一小块儿文字应该是在排版中起补白作用的,我看了之后还是感叹了一下,终于看到写水饭的文字了,虽然是那么的惜字如金。

以前写博客我好像也提到过水饭,仅仅是提到吧,记不起来了,今天,因为这个酷热的天气,我把水饭认真的写了一写,可能写的不够全面和完美,希望我的东北的朋友和亲戚能给予补充和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多年以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