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口”字
(2023-06-16 21:56:58)
标签:
口人口口舌生活 |
分类: 随笔 |
那天用微信听书听到一篇自动接驳的文章,是快递诗人王计兵发表在“楚尘文化”公号上的长文《文学拯救了我》,听到最后一段,我被作者的那句“她是我心里的一口人”的这个说法吸引了,我怎么觉得这个说法有点特别呢。
我脑子就开始转开了,我想,我们一般会说“一个人”对吧,在说到谁谁谁的时候,如果这人很好,就说这是“一个好人”,而没有谁会说这是“一口好人”或者“好人一口”对吧。
可“人口”呢?你家几口人?这样问又很正常了,我们常说的人口,人口普查,我家五口人,这跟人的数量有关的都是用口,为什么单个的人说“口”又有点怪怪的呢,说“那边走过来几口人”,是不是也有点怪怪的呢。我这脑子没转开,还有点糊涂了。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讲到量词的时候就叮嘱过,不能乱用,一只猫,一头猪,一匹马,一张纸,一支笔,一本书,一棵树,一片瓦,一条绳子,一根木头,一座房子,等等,都是不能用错的,那时,老师说到人,大概也是说一个人,告诉我们人不能说一只,好像真的没有教我们说一口人的。
是不是复数的才能用口呢,那同是用“口”做量词的“井”呢,十口井是用“口”,一口井,也是用口,怎么十口人就挺顺溜,一口人就别扭呢,难道只是习惯的问题吗?
这似乎是个问题,还是查一下,百度上有个回答说:“一口人与一个人,意思一样,没有区别。用法不同,口做量词多用于书面语,个做量词,多用于口头。”还有一个回答是“华北地区说一口人”。
用口做人数的量词,大概还是因为人有一张口,人要吃饭、民以食为天吧,其他生物也有口也要吃东西,它们的量词跟人就不一样,是要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分开吗,老祖宗在给各种东西定义量词的时候是依据什么呢,或者是象形?或者是顺口?
口,作为量词或名词,不仅仅为人所独用,比如上面刚刚说的一口井,还有一口锅呢,还有一个洞口,还有风口,还有港口,渡口,路口,关口,进口,出口,门口,缺口等等……
用在几口人上的口是量词,作为名词的口是人体器官,吃饭说话都用口,说话时口与舌与喉咙声带是共同动作的,所以才会有口舌口角的词汇出现吧。最近看王鼎钧的回忆录,里面有一句话说到:“那地方闲人多,口舌不少。口舌出口才,口才也生口舌。”这句话很有意思也包含了辩证的关系。
口舌,“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议论、谈论。争吵;争执”,如此又生出口舌之争这个词,口舌之争,是文明词、书面语,口舌之争,是一种运动。 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是“口角[ ku jué ]”,也就是争吵,发生“口角”,就是发生争吵。
想想也很有意思,其他的动物的量词不用“口”,只有人的量词用“口”,也许就是其他动物没有“吵架”的习惯,大概都是凡有争执就动手,而人呢,虽然也打,但还是会先动口,比如古已有之的“先礼后兵”,说不通了再打,当然还有“君子动口不动手”,尽量的“要文斗不要武斗”。
在人口的量词里,“口”和“个”这两个词可以互换,那么能不能这样理解,在统计家族或大家庭里的成员时,包括已不在的家人和长辈,就用“个”,都还在的就用“口”,还在的,就是要张口吃饭的。比如我们这个家族有101个人,现在还有二十几口人。
王计兵的文章《是文学拯救了我》的最后一段是:
“几十年来,除了父母,没有任何人比文学陪伴我的时间更久。文学在我的心里早已超出了文学本身,她是我心里的一口人,是我最亲密的人,无话不说的人。每一次写作就像照一次镜子,都是我对自我的一次对话、审视和定位,她会不断地提醒我要做一个好人,不断地修正我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