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饮食

标签:
饮食平凡生活记录 |
分类: 随笔 |
接着上回的衣服,来走这个“衣食住行”的程序……
在日常生活中,“学无止境”这个词用在“吃”上是最合适的了,这里说的“吃”,包括了各种饮食习惯也包括了烹饪技法,你说再牛的大厨、师傅,穷其一生也不能把所有的菜式都做的拿手吧,别说古今,即使当下的中西,都不可能,所以这是真的学无止境。
说到个人的习惯,不管是吃的习惯还是做的习惯,那就是小儿科了,放在饮食这个大海里,也就沧海之一粟,混迹于芸芸众生之中,几乎没法看见,与好美食者与饕餮之徒相比,更是微弱到不值一提。
可话说回来,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每个人都要吃饭喝水的,一日三餐也好,一天两顿也罢,总要吃总要做,自家的厨房是私人领地,在家吃饭是个人的事情,在自己的园子里絮叨絮叨,聊聊经历和经验甚至教训,也算是留个印记,也是对“食”这桌大餐添一点小佐料吧。
各家各户的烹饪就像星星,晨曦中若有若无稀稀落落,到夜晚看才是满天的璀璨,烹饪有原生的做法,也有不断进化发展变化的做法,各家各户做饭有代代相传或自成一派的,也有博采众长花样繁多的。
我自己在做饭吃饭这事儿上大致是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吧。从小在大院里长大,读书阶段都是吃饭堂,放学就去打饭,饭菜也简单,对自家来说不用做也就很简单了。
我是成家之后才开始学做饭的,一开始就是想当然的做,至少还是看过妈妈或邻居炒菜的,能做的也就是蔬菜吧,顶多炒个鸡蛋炒个肉片啥的。上班有个好处是可以向同事请教,然后回家就操练起来,慢慢的也就会做一些菜了,包括“大菜”。
由简到繁,是因为有了女儿,从女儿可以吃主食之后,就用了很大精力来应付一日三餐,女儿一直在我身边,在上高中住校之前,一日三餐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由繁到简是女儿高中大学的住校期间,我除了回父母家,在深圳多是一个人的小饭桌。从那时就开始了小锅菜的探索,一人吃饭做一个菜也就行了,可如果一个菜就一种食材又单调了,正好那时有个说法是一天要吃多少样东西才好,我就每顿饭的一个菜都是由几样菜组成的,各种搭配,菜是一个菜,但一个菜里其实是几种菜。
可能是从小吃食堂习惯了,就不怎么喜欢做饭,人多吃饭也是一个繁琐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吧,我回家的时候,都还是我妈妈做饭,我爸从来不下厨房,但看我妈妈做饭也挺累的,夏天温度高的时候更是辛苦,那时我爸爸就说,吃饭这事应该社会化。
看现在的年轻人好多都成家了也不开火,不是在外面吃就是叫外卖回来吃,这倒真有点“吃饭社会化”的意思,只是,在卫生以及质量方面常常曝出一些负面消息,挺令人担忧的。
这三年,因为疫情,医生提醒要增加免疫力,在饮食上要多增加蛋白质,我的朋友在聊天的时候,总是嘱咐我这个饭食比较素的人,要吃肉吃肉吃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以,这三年,有点刻意的做肉类的菜,肉类还真的吃了不少。
女儿大学毕业后,工作期间,有一段时间还给她准备便当带去上班吃,晚上下班回家吃饭,早饭不用我管,那时同事跟我说你又得做饭了,我说这就叫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从这话里该看出我多不喜欢做饭了吧。
最近这几年,女儿在深圳,我在惠州,又回复一个人吃饭,这就很轻松了,我现在做饭的“简单”,主要还是“做法”的简单,主要是不想在做饭这事上用太多的时间,所以菜式都是简单做法,那种十几道或几十道工序的菜式不会做不想做也不想学了。
其实简单的做法的菜也不是不好吃的,有几个菜我都是跟别人学的,就极简单又好吃,惠玲教过我两道菜,一个是糖醋排骨,一个是茄汁虾仁。以前做糖醋排骨要煎半天,以求外焦里嫩,糖醋汁要自己调也容易有失误,惠玲教的是用苹果醋加一点水加一点生抽,直接煮排骨,多省事啊,做出来的糖醋排骨还绝对的好吃。茄汁虾仁就更简单了,就是把鲜虾仁用油煎熟了,把番茄酱倒进去翻炒两下就好,也是极好吃的。
还有红焖肉,是在我家照顾我妈妈的钟点工阿玲教我的,也是不用爆炒,只是把五花肉用几种配料腌制半小时,然后加水开火煮就行了,熬到收汁,口感和味道都很好,我做给朋友吃过,都说好吃。
还有就是从书上学的“赛螃蟹”,其实就是炒鸡蛋,用白醋和生姜末加一点生抽炒的鸡蛋,吃起来有螃蟹味道,所以叫赛螃蟹,这道菜,在江南很出名的。
我做蔬菜基本不放肉同炒的,但也有例外,有一次在饭店吃饭,吃了一道西红柿煮鲍鱼,感觉很好吃,到我这我就改成了西红柿煮干贝,想着都是海产都有腥味,应该可以,实践结果是成功。
牛肉与西红柿配搭也是一道很好吃的菜,也有营养,这个菜我也经常做,有时候用牛肉丸,有时候用现成的酱牛肉,这都是省事省时的做法。
女儿上高中的时候,周末回家跟我说学校饭堂的青菜炒的油油的,很难吃,她在食堂都不吃青菜,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家做青菜就都是用开水焯,然后蘸芥末酱油吃,这样吃青菜吃了很多年,可以说一直吃到回惠州吧,回惠州之后,青菜就有时炒有时煮了。
有道是众口难调,各人有各人的饮食习惯,爱吃大鱼大肉的,只吃蔬菜的,有的用料多,有的除了油盐基本没有什么调料的,都是个人喜好,也并无大碍。
有人说注重健康,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有的人说随便,想吃什么就是身体缺了,我是比较倾向于随身所欲的,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有的人说某样东西有多好,多么有营养,但身体不接受,那也是吃不下去的。
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还是经历了物质缺乏的年代,有很多人都有吃不饱的经历,我小的时候,被爸妈说我是吃猫食的,就是吃的特别少,所以我没有觉得饿过,小时候也挑食,好多菜都不爱吃,有了饿的感觉是到林场当知青之后,那时就是米饭青菜,一周可能能吃上一顿肉,所以肉是很香的。
经过锻炼不挑食了,连我爸爸都说想不到,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在吃饭这事上还是得益于在林场的时候把胃口打开了,不挑食是一方面,饭菜做的怎么样也都基本能吃下去。当然饭菜对胃口,能让自己觉得特别好吃,那还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其实动念写一写“衣食住行”,原本就是想聊自己在这些事儿上的所知所为,并不是要去论述一样的说衣食住行,那样的文我也写不来,怎么写都是脱离不开自己亲身体验和认知,感觉还有很多想说的没说到,太长了,啰啰嗦嗦的就说这些吧。
